距离有些远+番外(53)
“那你不如说在女的头顶刮和男的不同。”
“你还真没说错。男的头发才多长一点儿,女的都多长,怎么能一样?”
李敏干自己的事情,不听他们闲扯。患者家属却被他俩的对话,带动起来了。
“我妈醒了要是知道头发都剃了,还不知道怎么哭呢。她每年都要染几次的。”患者的女儿惋惜地看着纷纷落了满地的头发。
“有命在就好。头发慢慢会长出来的。等明年春天就够梳‘五好头’了。”患者的丈夫安慰女儿。
“就是,还是老哥们想的开。这马上就‘十一’了,等出院戴个帽子,这个冬天混混就过去了。到开春就长的够长了。”
陈主任很快备好头皮,李敏也把其它的事情也都准备好了。
“老李,你多少去躺躺,好好歇会儿。我和李大夫去就可以了。”
“那行,你们去吧。小心点儿。”
“你放心吧。”
俩人立即带着患者去手术室。
才按响手术室的门铃,接患者的护士立即打开门。
“麻醉到了没?”陈主任发问。
“到了,都做好准备了。刘主任麻醉,是昨晚特意调班过来的。”
陈文强点头,刘主任是麻醉科的副主任,上这个台也可以。他最怕遇到那半天插管都做不好的麻醉,等得人心焦,恨不能抢下来自己去插管。
患者接进去了,陈文强领先往大夫这边走,患者的女儿拉住李敏,往她兜里塞东西。
“俩主任都有。辛苦你了,李大夫。”
李敏一愣神停下了脚步,陈主任回头:“都有,你拿着吧。快点进来。”
李敏向那父女点点头,快走几步感到换鞋的主任身边。
“行吗?”
“行。你拿着吧。”
李敏换鞋更快,拿了手术小衣往更衣室去。她的心蹦蹦直跳,白大衣的口袋里好像有些烫手。
李敏与陈主任一起刷手,同时也在陈主任的要求下,把昨天开颅手术的步骤背诵了一遍,包括具体使用的器械要点 提醒过她的那些注意事项。
“不错。一会儿你来主刀。切头皮的时候,始终要保持刀片和皮肤垂直。一定要一次全层切开头皮到骨膜。颅骨是硬的,比你做腹部切开的时候,更容易用力也好把握。”
“谢谢主任。”李敏的声音有些发抖。
“谁都有第一回 。勤快点儿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这是李主任建议的。回头你向他说声谢谢去。今儿他们那台斜疝,他也说了让你跟梁主任做”
李敏侧头,满脸是不敢置信的表情。李主任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
“想知道什么原因吗?”
李敏猛点头。
“你年轻,还体会不了快退休 已经是二线的这些老人的心情。老李蹉跎了不少年,他的专业又是胸外科。王大夫因为一些原因,既往对李主任少了发自内心的尊重。
所以我不待见他,梁主任也不待见他。不管怎么说,我和老梁的规培,当年都是老李带的。
好了,消毒去吧。”
信息量有点儿大。这是敬老得到的回报?!
李敏站在术者的位置,拿起手术刀的瞬间,心里什么想法都没有,眼里只有陈主任帮她画好的那条线。
“刘主任,开了?”李敏学陈主任的语气问话。
“开吧,都好了。”刘主任三十多岁,与李敏毕业于同一间的医科大学。她是恢复高考后 中学毕业就顺利考上大学的那批幸运儿。
在陈主任与她打招呼说让李敏做术者的时候,她讶异之下连连保证:“陈主任放心,小李是我师妹呢,我绝对给你们麻好。”
“要点?”
“垂直。一次全层不补刀。”
“好。”
陈主任的“好”字才落下,李敏就缓缓地落下了人生的第一刀。
缓慢 稳定 手不发抖,准确地沿着画线切下去。到了最末之处,李敏再度用食指肚发力 连食指尖都使上力了,才用刀尖完美地切好了最后的部分,和开头一样。
“小弯。”
头皮止血对再度配合的二人,换成了李敏来打结,与昨天的速度没什么两样。李敏左右手交替,十个指头灵活地翻转。这是练了几万次不止的一号线方结。
最基本的了。
李敏很紧张,除了非说不可的话,没一个多余词。陈文强的注意力完全是集中在李敏的每一个动作上,连带刘主任 器械护士 巡台的护士,手术室里四个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敏的手上。
“好。不错。没有假结 滑结。骨钻。吸球。盐水。”
陈主任将调整好的骨钻递给李敏。
“要点?”
“慢。注意落空的感觉,及时收手。”
“哧哧”的骨钻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