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有些远+番外(1811)
“好。”
李敏送小尹出门:“尹阿姨慢走。”
小尹回头看女儿还在照片墙那儿流连,就对李敏说:“小李,你帮我们问问她为什么要报上海。”
“好。”
*
小姑娘等李敏过去,指着那张居中的黑白大照片问:“李姐,你这个是在家里拍的?”
“是啊,就是年后在这客厅里拍的。”
“拍得真好。我小时候要学跳舞就好了。”
“我小时候看到有人会打扬琴,拉小提琴,也是你这想法。”
小姑娘瞪大眼睛看李敏。
“你那样看我做什么?”李敏搂着她的肩膀,笑着让她的视线对着墙,感慨道:“一天就24小时,除了上学 吃饭睡觉 练字,你还有时间学跳舞吗?”
“李姐,你现在的字写得也很好啊。”
“我不看电视的。我每还把写的每一个字都当成是练字,可你爸爸说照你和你哥哥还是差远了。”
“我们都练了十几年了。不一样的。”
“是啊,你的时间花在练字上了,我呢,是字不如你好,跳舞不如嫣然好。”
“但你考上医大是大夫,是省院最年轻的主治医。妞妞姐只考上了卫校。唔——还有,要不是你帮我,按我的成绩,我就只能考上金州医学院的。”
医学院的分数连年攀升,去年金州医学院的最低录取线已经逼近重点线了。医大的录取线要高出重点40分以上。
“这也很正常啊。我考上医大,是因为初中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拿去学习了,而嫣然高中还在跳舞。还有我从毕业到现在,每天除了吃饭和睡觉,基本就只做一件事,那个省院最年轻的主治医,我做到了是正常,做不到才奇怪了呢。你说是不是?”
小姑娘瘪嘴想了一会儿,小小声问李敏:“那你这样活着有意思吗?上班看病,下班看书的。”
李敏领着小姑娘到自己的那两个书柜前。她指着书柜里的那几叠工作笔记说:“这里记的病历,每一个都代表了一个人的痛苦,甚至代表了一家人的幸福。对他们来说,我和你爸爸的工作不仅是治好病,而且是挽救他们的家。我给你看看我的工作笔记。”
李敏打开玻璃门,抽出一个工作笔记,翻开了指给小姑娘看:“这个脑膜瘤的男子,27岁,因为头疼 视力模糊来就诊,家里有个一岁多的孩子。你能想象到那孩子没了父亲会怎么样吗?”
“你治好他了?”
“是啊。和你爸爸一起给他做了手术。”
“你们真厉害。”小姑娘由衷地称赞。
“你爸爸才厉害。我只是跟着他做手术。”李敏陈述事实。
“那你也很厉害了。我听梁大爷说了,省院在你之前,外科进了有十几个人,哦,最近五年多,我爸爸就看中你一个了。我梁大爷不好意思跟我爸争,就让给我爸了。”
李敏一笑,说:“他们中间肯定有学习成绩比我好的,但是上班以后像我这么努力的——上班看病下班看书的就没有。所以,你爸爸选中我做助手了,然后我可以去神经外科,跟你爸爸做开颅手术,可以提前晋中级 去读在职研究生,是不是在人前看起来很风光?”
“是。”小姑娘连连点头。“我梁大爷很夸你的。说你做手术很厉害。嗯,治好了不少人了。”
李敏笑,显然后面那句话是小姑娘自己的。
“再给你看一个,这个”。”李敏刷刷地翻装订起来的本子。
“这个,是一个5岁孩子的。”
“这个是一个43岁母亲的。”
“这个是一个70岁的老爷子的。”
……
“你看这些人,经过我和你爸爸的努力,他们都得以基本恢复患病前的生活状态。对他们来说不仅是恢复了健康,还保住了家庭幸福。对我来说是获得了金钱和成就。
当然我也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放弃看电影 看电视等玩乐。你再看我这房子,跟住两室一厅的 我的那些同学相比,你觉得有意思没有?”
小姑娘知道买集资房的事情。她点点头说:“有意思有意思。”但跟着又艳羡地说:“我也想有你这么大的房子。李姐,你说我大学毕业两年,能做到不?”
“看机会。赶上省院盖房子,你就有了。赶不上就等等呗。”
“嗯,也是。”
“哎,对了,你以前一直想报医大的,这回怎么想去上海了呢?”
小姑娘想想说:“我告诉你你别告诉我妈。”
“行。”
小姑娘捏着裙角说:“我就是不想让我妈管着我。从头到脚地管。你看高三这一年,学校老师天天念叨学习学习学习,回家我妈我爸还是念叨做题做题做题。烦死了。我要离他们远远的。然后想学习就学习,不想学就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