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翥(136)

作者:流花烟雨 阅读记录

“公主、公主——”史姑姑脱口急呼,哪还叫得住?又是焦急又是尴尬又是担心地望向德琳,嗫嚅着不知说什么好,“杜教习,这……”

“无事,姑姑,请去照看公主吧。”史姑姑年纪也就二十三、四岁,可德琳还是随众人尊称她一声“姑姑”,“得便儿的时候烦请姑姑提醒公主温习《二十四孝图》,我听贵妃娘娘说复学后魏夫子要考问的。”

“是,杜教习。”史姑姑听罢多少松了口气:杜教习还在意沁公主的功课,这总算不太糟——早听说杜教习在尚书家也是集娇宠于一身的,要是受不得沁公主那些话而计较起来可真就不知怎么收场了,还好杜教习能稳住阵,但愿这事儿也就这么罢了。望了望德琳,想说点儿什么,终究觉得她的身份说什么都不合适,最后只能是深施一礼,被德琳扶住了。

史姑姑行了礼便要告退,木槿还有些犹豫,看到德琳微微笑着对她点头,这才像放了心,也对德琳点点头,没说什么跟着史姑姑走了。

屋里只剩下德琳主仆三个了,一时无人说话。德琳把书又拿在手里了才瞧着两个丫头的脸色,慢悠悠地道,“怎么了这是?愁眉苦脸的?”

墨莲和绿菱互看了看,都未言语,不平之气可是一目了然。德琳叹了一声,“罢了,早该想到进了宫就不比家里了了,何苦还意气难平?”

墨莲道,“不比家里可也不该被人这么呼来喝去的……”

德琳淡笑了笑,“小孩子偏要拿出大人的威风,还能跟她一样怎么?由得她去吧。”

“都十二了还小?小姐您十二的时候可……”

“墨莲,那能比吗?”德琳薄责,就算不说身份的差异,人和人也是不同的,硬要拿自个儿为尺子去量别个的长短,无趣的只能是自个儿而已。

“我也不是要比,只是她那么……对小姐,我怕……”

“没什么好怕的。这位公主不过是脾气大些,并无别的难缠的地方儿:你想她要成心难为咱们,衣食起居哪一样她不能给咱们麻烦?眼下史姑姑全着人打理得妥妥帖帖的,这还不能看出些什么?况且……”

况且元沁如木槿所说,并无换人的念头,这一条在她逼着元沁作答时便看出来了:当时沁公主眼里一片意外和惊慌,她要真如她自个儿所声称的不在乎又何至于如此?不过这话她并不打算告诉两个丫头——那公主尽可一味刁蛮,她却不能不帮她留存颜面,“都宽心吧,我过后会想法子。”

“贵妃娘娘对小姐很友善。”绿菱直到这时候才说了一句话。

“嗯,”德琳应了一声,明白她的意思,“不过这怕帮不到我。”不期然想起某人说的“她是旁人越说好她越要说不好的”那句话,忍不住要苦笑:难不成她要鼓动所有人在那位公主面前诋毁自个儿才成?

“小姐,我们能帮着做什么?”绿菱轻声。

德琳望了望她,笑意变得柔软,“不必刻意,顺其自然就好了。”每一个外来者面对陌生的处境都会遇到阻力,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此时越是急于融入反而越容易激起原有的人生出自保或排外之心。故待人处事不如只做寻常,日积月累,自然如春风化雨,就算有冰雪,也会在不着痕迹中消融殆尽了。

两个丫头听她细细说了,都露出心领神会来,德琳亦觉欣慰,重捡起了书册,“去忙你们的吧,我自个儿再看一阵儿。”云贵妃说,宫学里讲完《二十四孝》就要开讲《孝经》了,届时宣讲《孝经》的不是大儒或史官,而是要循魏晋时代的例——魏晋时代宣讲《孝经》的要么是帝王本人,要么是东宫太子,而这一向据说嘉德帝国事繁忙……

第69章 论孝

木槿和史姑姑过后不知跟元沁怎么说的,总之那位公主再未有针对德琳的言行,西殿里的一出莫名不快也就不了了之了。

德琳和元沁再谋面已是复学当日——史姑姑一早先打发侍女来告诉了几时走,德琳便在前殿候着。元沁出来时眼神儿还是逡巡的,及至看到她才稳下来,却一仰头,像未看见似的从她面前过去了,倒是与她一起的木槿停下来,欣喜地叫“杜教习”。德琳权作未觉元沁的冷淡,只对木槿的亲厚报以微笑,聊致谢意,一面默默地跟上去与她们同行。

从出了寿昌宫一直到宫学里,德琳始终循礼走在元沁身后,两个人形影相随,彼此间却一个字都没有,若非木槿郡主不时在她们中穿插着说几句话,那活脱就是两尊塑像在走动了。

德琳心知元沁对她是怀了成见的,苦于不知这成见因何而起,自更不知该如何消除,只能抱定了相机行事、见招拆招的念头,并不急着与元沁接近。她这么想原本也没什么错,只是未料到有些事并非她所能左右——情势逼到了的时候,她再怎么想要按部就班也不能不挺身而出、仓促应变了。

上一篇:吃货,快到碗里来! 下一篇:可知佩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