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也在(43)
没有悬念,话不多的莫薇薇,注定败给一天几节课说个不停的陈老师。
姑且不论莫薇薇本人怎么想,部分人对陈老师这个决定还是颇有微词的。
持反对意见的这部分人,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陆续逮着陈老师落单的时刻,绘声绘色地与其讨论了莫薇薇同学纵横校内的光荣事迹,委婉地表达了尊重老师决定,但最好还是换个人做课代表的意见。
一视同仁的陈老师统一用“知道了”三个字回应,得到答复的同学们心满意足,敬礼离场。
几天过去了,莫薇薇仍是课代表。
奉献了宝贵意见的同学意识到陈老师年纪不大,但可能记性不太好,或者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是拖延癌患者,有必要再提醒一下他收回成命。
马上是一节数学课,等这节课结束,他们会难能可贵地为咨询学习问题,追上陈老师,再不经意地问起莫薇薇的事。
一切尽在掌握,他们仿佛看到了正义被匡扶的朗朗青天。
但是,他们很快就明白,计划会破产,角色也会转换。
时间:计划中的数学课;地点:教室;起因:陈新官姗姗来迟的第三把火。
在一声整齐的“老师好”过后,陈老师示意大家坐下,发表了也许是他担任本班数学老师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讲话。
“前几天,我安排莫薇薇同学做课代表,她在课堂就表示自己不适合,想拒绝。之后,有部分同学找到我,和我说了莫同学的一些事,我想莫同学还要谢谢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想我撤销莫同学这个课代表。”陈老师扫了全班同学一眼,有人保持低头,有人避开视线,当事人莫薇薇看着陈老师,不发一言。
“这些同学说了啥?你们可能都猜得到。无非就是莫同学打架斗殴的事情。觉得打架不好,所以劝我重新考虑。能用这个理由劝我,值得肯定,至少说明他们知道暴力不可取。”
“但我没有接纳他们的意见。这几天,我去查了点东西,我想,有必要在这里聊聊我的看法。”
“所有的拳打脚踢都可以称为暴力,但不是所有的暴力都是包括拳打脚踢在内的肢体碰撞。冷暴力、语言暴力也是暴力的一种,容易被人忽视,但它的危害,可能比身体施暴更可怕。”
“人与人之间的不待见、故意疏远,制造小圈子集体排斥,嘲讽别人的身体缺陷或者习惯,看不起出身等,都是冷暴力或者语言暴力。这些行为不伤身,只伤神,别人的精神。”
“到敏安中学和敏安小学上学的,大部分是附近朱家村的孩子,小部分来自其他村或者其他地方搬来的,而这小部分,被来自朱家村的部分孩子当做异类看待,搞针对,使用包括冷暴力和语言暴力在内的各种暴力行为。”
“莫薇薇是升初一才搬到朱家村的,在某些人眼里,她也是个应该被欺负和排斥的外人。都是孩子,一般不会做出什么很离谱的行为,但偷偷藏起课本、文具之类的小动作不可避免。莫薇薇一开始忍耐,但有些人变本加厉,她实在气不过,谁敢再惹她,发现了就直接动手。”
“事实证明,莫薇薇的反击还是有用的。小动作终于消停了,但玩起了新花样,也就是刚刚提到的冷暴力和语言暴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陈老师沉沉地叹了口气,“莫薇薇并不是特例,还有其他孩子有类似遭遇。受到不公平对待,有人选择忍耐,有人选择反抗,身为看客,有冷眼旁观的,有出手相助的。我很欣慰,莫薇薇同学都选择了后者。”
“你们只知道莫薇薇打架,知道她为什么打架,为了谁打架,和谁打架,帮了多少和她一样的孩子吗?”
☆、新环境
当年的陈老师,现在的陈主任,在十三位俊男美女的簇拥下聊起往事,仿佛回到了那个胸围大于腰围的时代,神采飞扬,意气风发,似乎头顶都在发光——真的在发光,一行人走到树荫没关照到的地方,眼疾手快的阳光和陈老师头上的不毛之地来了个亲密接触。
在陈主任和莫薇薇的互相缅怀和补充修正,听众各种脑补之下,两位当事人被尘埃覆盖的历史终于重见天日。
莫薇薇,你果然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沉默的,也许不是羔羊,而是火山。
严默间回忆了一下和莫薇薇有过接触的场景,没发表过什么尖锐甚至尖刻的针对性言论,应该也没做过不敬的行为,放下心来。
往事尚堪回首,行程已是尽头。
宿舍到了。
“这段时间,就要委屈各位大学生住这里了。条件简陋,将就将就,有什么需要或者问题就联系我。”不愧是陈主任,刚刚还一脸感慨追忆似水年华,转眼就完成角色转换,从故事家摇身一变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