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赶这个流行,叶明蓁的京报也特地请楚怀瑾写了一篇文章。如今京报已经做到这种规模,便已经不需要她亲自写信邀请,自有底下人去办,听闻楚怀瑾不参与书生们这些风光事,安心准备春闱,闭门不出,只隔一段时日给书肆送去文章,秋闱之后,他写文章的价格也涨了不少。叶明蓁并不知道他是如何想法,直到底下人将文章呈上来才知道此事,她惊讶过后,倒还是用了。冲着楚怀瑾的名头,那期京报的销量果然上去不少。
天气转寒后,连街上的人也少了不少,大多人无事时都是待在家中取暖,不再在街上乱逛。连叶明蓁也有些惫懒,若非是叶夫人提出来,便也待在家中不乐意动弹。
倒是京报的新生意也该出来了。
因着豫王的事情,她的主意暂时按捺下来,等叶父叶母从牢中出来之后,叶明蓁的念头便重新冒了出来。
叶明蓁又去了一趟叶家,与叶父叶母说明了此事。
她打算让京报能够送货上门。每份京报只需要多花几文钱,便会有专人亲自把京报送上门,省了出门买京报一来一回浪费的时间。
送京报也方便,这不是什么热腾腾的食物,只要能够熟知京城的地形,带着一大摞京报出去,挨家挨户派送,送着也快的很。京城规划之下,宅子也都在一处,更是方便许多。
书肆开门的晚,京报铺子开的也不早,可在头一天夜里时,京报便已经印刷好。若是在铺子开门前便有人派送到家门口,也能省去不少功夫。
叶明蓁将其中利害都说给了叶父叶母听,叶父叶母听得晕乎乎的,只道:“我们也不懂这些,可蓁儿你说好的,便定然是好事,若是要你爹帮忙,便尽管开口就是。”
叶母忙说:“那驴车我们也已经抢回来了。”
叶明蓁一顿:“抢回来了?”
她忙着帮太子对付豫王时,只是把叶父叶母从牢中捞了出来,后面无暇顾及,也不知道二人心中有多少变化,更不知二人做了什么事。
因为驴车的事情进了大牢,便已经将叶家村的村民吓了个够呛,后来得知叶父叶母因故坐牢,连定国公也进去了,村民们唯恐会扯上关系,也避之不及,无人敢再质问他们采买的差事。后来叶父叶母从牢中出来,气势汹汹的来找他们算账,村民们本来还想以亲缘血缘压人,可两人却不像原先那样好说话。
他们原来什么都忍着,什么都不计较,可最后也没得到什么好,还连累了叶明蓁。与其这样,倒不如寸步不让,他们什么也做不了,可不连累便已经是帮忙了!
叶明蓁没看见的时候,叶父叶母和叶家村的人吵了许多回,如今才算吵出了结果来,叶家村的村民一时也不敢上门要他们做什么。
叶母像是炫耀一般,道:“你说的这送京报的事,便可以交给你爹了。”
叶父闷闷点了点头。
叶明蓁回过神来,莞尔道:“那就拜托爹爹了,我会开合适的价钱,不让爹娘吃亏的。”
“这算什么,帮你的忙,怎么还要计较银钱呢?”叶母忙说:“我和你爹手中还有不少银钱,不要你的。再说了,你这京报也就是七日一送,耽误不少时候。”
“这怎么是计较?爹爹往后要出那么多力,既是辛苦了,便应该得银钱。我娘在京报上宣传她的铺子,我可都和她算了银钱。”
叶母知道她口中提的是叶夫人,听说人家亲爹娘都这样计较,也就不说什么了。
京城那么大,只靠叶父一个人可送不完,叶明蓁当然也不止找了叶父一个人,她开的价钱足够丰厚,只需要对京城地形熟悉的人,很快便找齐了。除了送京报之外,叶父平日里还能驾着驴车去接其他活,赚头并未比从前少多少。
在新一期发行的京报里,便说明了这送京报的事。能派下人过来买京报的人家,大多也不在意这几文钱,若是舍不得,京报的价钱也并未减少。与此同时,这些订了送报上门的,也换了一种出银子的方式,改做一月一结或几月一结,若是一口气定得多,反而还能便宜一些。
这些送报上门得了不少称赞,叶明蓁出门与世家贵女往来时,不少人都高兴,夸是方便了不少。
唯独瑞王抱怨不迭,亲自到铺子里去找叶明蓁。
“你这送报上门,为何不能送到宫中去?原先是本王替太子跑腿买,如今还是本王替太子跑腿买,方便了那么多人,本王却还辛苦着。叶姑娘,你说这算是什么道理?”
叶明蓁诚恳地道:“瑞王殿下若是不满之处,与我说也没用,得与太子说去。”
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