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江山离人歌(57)
当然,慕谦还清楚,楚天尧如此诸般筹谋算计,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多疑的帝王心,更因为一个横在他心中近二十年的巨大隐患。
他便是厉王楚天承。
楚天承是悯太子楚天祁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昌盛帝仅剩的嫡子,比楚天尧足足小了十二岁。他大放光彩时,慕谦尚未取得“常胜将军”的名号。
昌盛帝楚耀宗一生育有三子两女,悯太子楚天祁是嫡长子,庶长子楚天尧排行第二,中间两个女儿亦均为庶出,楚天承排行最末,为嫡出。
楚耀宗之嫡妻聂氏,也就是楚天祁和楚天承兄弟俩的生母,在怀楚天承时已是三十三岁高龄,最后果真因为难产而红颜早逝。
楚耀宗称帝后便立刻追封聂氏为皇后,尽管此后他为了巩固皇权而立了继后,后宫也不乏红粉佳丽,可他却再也不曾对哪个女子动过真心,姑且称得上深情专一。
话说这位厉王也曾是天之骄子,难得一见的奇才,被誉为大魏的“不败传说”。
年轻时的他跟随昌盛帝和悯太子四处征战,军事才能十分突出,很受昌盛帝的器重和悯太子的宠爱,原本前途无量,但庚寅之变后,他却突然卸去了所有在朝在军职务,从此风花雪月,不问政事。
于是,曾经的“不败传说”就这样沦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长年流连风月场所的风流大王,任谁都看得出,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便是当年的庚寅之变。
庚寅年年关刚过,当时还是凌王的天启帝便突然发动兵变,一夜之间血洗了太子府,踏着成千上万人的尸体和满城的鲜血坐上了皇位,没人知道当时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因为参与兵变的知情者不是死了就是无故失踪了。
不仅直接参与兵变的人,就连皇室宗亲,楚天尧也不肯放过。幸亏昌盛帝的两个女儿都为巩固皇权而早早地下嫁到了地方军府,否则以楚天尧的狠毒冷血,只怕连她们也难逃厄运。
也幸亏楚耀宗没有兄弟姐妹,唯一的弟弟还在早年战乱中不幸战死了,故而魏室没有直系皇亲,只有外戚皇亲。
因此,先皇后符氏及如今在位的继后刘氏外戚皇亲中,但凡稍微知道点内情的,不是被贬就是发配,再想回到京城只怕是今生无望,更有甚者直接悄无声息地人间蒸发了。
是故,有关庚寅之变个中内情便再无人敢提及,加之对无孔不入的武德司的畏惧,朝野上下皆对此讳莫如深。
然有一个人却是例外,他不仅以直系皇亲的身份自那场兵变中全身而退,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尊享着皇亲荣华,平安无事。
这人自然便是厉王楚天承。
天启帝自登基之后,对这位年轻的亲王明里暗里那些猜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天启帝为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仁德与胸襟,同时也为堵悠悠众口,便将下辖支州最多、面积最大、兵力最多、实力最强的军府——九源府交给他。
然而,实际上这九源之地原本就是楚天承应得的。
第35章 最是薄情帝王家(三)
二十年前,在昌盛帝还在位时,年仅十八岁的厉王便率军拿下了夹在大魏与北方强敌竘漠之间、由前朝皇族遗脉建立的依附于竘漠的傀儡小国——纪国,之后魏廷在此设立了九源军府。
所以,九源能顺利拿回来全都是厉王的功劳,可天启帝却拿着他的战果收买人心。
而楚天承名义上虽是九源之主,可这十八年来,天启帝却从未允许他回过他自己的辖地,名为留守京师,实际上就是将他软禁在帝都,其一举一动皆在武德司的监视之下,让他空有一方主帅之名却无任何实权。
此外,九源的副帅朱煦乃天启帝的心腹旧将,也就是说,九源的兵权也牢牢地掌控在天启帝手里。
楚天尧当然不可能让楚天承掌握九源的实权。一般军府兵力皆在三万左右,强一点的顶多也只能达到五万,还夹带老弱病残充数的,但九源兵力却有六万之多,其中还包括骑兵两万!
要知道,在战马匮乏、养战马成本又高的中原,一方军府所能供养的骑兵能有数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可九源却拥有一支数量如此庞大的骑兵部队,这怎能不让天下诸侯畏惧。
而这也正是九源兵力为全国最强的关键,当然也是楚天尧忌惮楚天承的原因。
此外,除去这六万正规军,九源下辖各州也有一定数量的府兵,战斗力虽与正规军不可同日而语,但合计少说也得有万余吧,数量亦可小觑。
是故,九源的总兵力远远超过其他军府,甚至完全有能力与中央禁军一战,试问楚天尧怎么可能将九源实权,尤其是兵权真正交给楚天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