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1231)
太子胆怯的转身,一口呼吸哽得胸口怒痛。
到底还是听见了高得宜终于发声。
“赵都御顾宜人且慢,先听圣上口谕。”
——
弘复帝是作了三手准备,要若太子为顾氏据理力争,便不会有赐鸩酒的旨意,毕竟因太子故处死无罪之人的说法非但不能服众,而且会先将太子置于不利之地,如果是这样的结果,春归会因急病亡于禁内,而兰庭,既是一心殉死,那么根本不用弘复帝再加处决,太子的应对让弘复帝先就放弃了这不得已也是最糟糕的计划。
所以他继续考验,让高得宜负责判断,看太子是否言行如一,要若太子反悔,冲动抗令,兰庭和春归仍然逃不过一死。
太子经受住了第二回 考验,高得宜及时阻止兰庭与春归服毒。
当然口谕也只是让兰庭和春归继续等候圣裁而已。
弘复帝再见太子:“询儿,为父并未坚定裁决,我想听听你的建议。”
“秦询望阿父能再给予信任,秦询敢往宗庙,在列祖列宗灵前称誓,秦询此生,绝不行有损社稷国祚之事,若放纵声色私欲,秦询必短折而死,死亦不葬宗陵,沦为百世万人辱责!”
太子此时当然不会建议弘复帝将兰庭和春归处死。
这
回所谓的珍珑危局,最关键即为弘复帝对太子是否信任,兰庭情知弘复帝最最看重是什么。
便是中兴盛世的政治抱负。
倘若他也舍弃春归,弘复帝会毫不犹豫将春归处死,但兰庭自信,弘复帝不舍轻易放弃他,不为私情,为的就是天下社稷。
只有他抱着必死的决心,才能让弘复帝迟疑犹豫。
这危局里,太子、兰庭、春归,不能有一个莽撞愚蠢,只有当弘复帝认为留下兰庭和春归的性命,比将他们处死更加有利于社稷国祚,死局也就不攻自破了。
结果就是兰庭与春归再获侥幸。
弘复帝选择了信任太子。
是以高得宜再走了一趟万春苑,这回他是满面笑意:“皇上让赵都御先回太师府,至于顾宜人……不,而今应称一声顾夫人了,皇上口令,夫人先且在慈宁宫小住数日。”
这意思就是弘复帝不仅批准了兰庭为春归上请的诰命,而且不会再追究突然而生的这起事端,让春归暂住慈宁宫,也是因为圆谎——毕竟,皇上是借助了王太后的名义,把春归留在禁内。
弘复帝问高得宜:“兰庭是何反应?”
高得宜哭笑不得:“赵都御说,可惜他昨日刚试治一株芍药的虫病,花了半天功夫,竟不知方法是否对那株芍药有效。”
这话把弘复帝都逗笑了:“他倒对万春苑依依不舍了。”
但则弘复帝作此决断,自己其实也觉得身心徒然一松,仿佛卸下了无形的重担一般,指着案上老高一叠奏章:“都拿去给太子批复吧,朕这身体是越来越不顶用了,这才看多长一会儿时间,就觉得头昏目眩。”
“有太子殿下分忧国政,皇上正该安心休养龙体,遵丹阳真人及太医院医嘱,切忌劳神。”高得宜顿了一顿又问:“那太子府的耳目……”
“撤回吧,无论君臣抑或父子,相疑都于家国无益,我还寄望着,至少能当太子继位当政后,终有一日能够收回厂卫特权。”
高得宜身为东厂厂公,却完全没有抵触东厂终有一日会遭撤除的念头,笑着称喏,步伐轻松的奉令行事去了。
------------
第713章 秘辛道破
小沈氏提心吊胆多日,听闻兰庭终于平安归来后忙不迭地至屏门处相迎,一眼没看见春归,放下一半的心又猛地悬了上来:“怎么庭哥儿是一个人回来,春儿呢?”
“夫人安心,娘子她尚在慈宁宫,还需陪伴圣德娘娘几日。”见闲杂甚多,兰庭委婉应答。
小沈氏这才按着胸口,又笑又叹:“这就好这就好。”
跟着小沈氏也赶来迎候兰庭的赵小六几步上前,不由分说就给了自家兄长一个熊孩子式的拥抱,笑得有如春花灿烂:“哥哥总算是回来了,大嫂没回来才好呢,大嫂最好永远别回来了,这样我就能去斥鷃园陪哥哥一起住。”
小沈氏脸都黑了,伸手就把宝贝儿子从兰庭身上撕掳开:“说什么胡话呢?你都启蒙多久了?竟越长越没正形儿,我就不拿你和你大哥当年比,瞧着桥哥儿比你小吧,行事言谈都比你而今要稳重。”
小沈氏是认真无奈得很,想兰庭和自家儿子一般大时,已经为皇子伴读了,且多少博学大儒都对兰庭的才学赞不绝口,讷罕稚拙之龄就能那般沉着睿智,可她家儿子被尹寄余调教了也有两年余,一开口还是一般乳臭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