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就算知道卫家兄弟有些罅隙,看卫成还管他们,十里八乡都很给卫大卫二脸面。
现在不一样了,哪怕都知道卫成是四品京官,既然他不管这两兄弟,其他人也就是不赶着得罪,没人再奉承他俩,毕竟奉承了也没用啊。
李氏还不敢相信,喃喃自语说他们的确一时大意让跑腿的坑了,老三就不想想家里?不光是兄弟家,还有大叔公家,还有他岳父家,不都有人读书?咋能说不管就不管了?那毛蛋咋办?登科咋办?
“你们不是总说他俩聪明,不比当初的卫老三差,那就让他们自个儿悟呗?卫老三当初也是凭本事读的,没人帮他,这还中了二榜进士。”
瞧热闹的笑话了一句,陆续走了,原先还算热闹的卫家门前也冷落下来。
原先哪怕分家各过个的,旁人看他们都觉得是血脉相连的兄弟。
这一回彻彻底底让人明白。他们再不是一家人,而是完完全全的三家人,早先照应那几回不是本分,是情分。
第132章
就为了解决挂田的事,卫成一段时间都扑在衙门这边,等告示出来才稍稍松一口气。这一年的操劳让皇帝也有些累了,虽然他还十分年轻,还是在太医的建议之下给自己放了个假,乾元帝去温泉行宫小住,这回没点卫成伴驾。皇上不在宫里这些天,卫成也不用到御前报道,他把重心放回到家里。
这时候,京里已经落过两场大雪,天很冷了。
要是往年,吴氏没事就蹲在灶屋,卫父见天扫雪。如今用不着了,天一冷二老就在烧着炭盆的厅里待着,府里大小事有婆子们做,主家只需要动动嘴皮。
姜蜜管的事多点,她要给府上负责采买的奴才拨钱,还要记下每天买回来的东西做一本账。原先银子从自己人手里过,家里人互相都很信任,不兴这个,搬过来之后再让老太太出街去采购就不像话了,这活派给奴才,姜蜜才有了做账的习惯。不光是采买这块儿,还有男人的俸禄赏赐进出走礼包括家中田地所出,进多少出多少她都记得明明白白。
吴氏不认字,姜蜜隔段时间还会说给她听。吴氏听了几回就让她别报了。三媳妇是家里的女主子,还能把自家的账做糊涂了?吴氏满心满眼都是放心,姜蜜笑道:“同娘说这些还不是想让您给掌掌舵,我多数时间不糊涂,偶尔也有想岔的时候,您听一听,看有没有疏漏之处,您都觉得很好媳妇儿才敢放心。”
在后娘手里讨生活的闺女大多会养成三种个性:要么尖锐、要么圆滑、要么畏畏缩缩。
姜蜜就是圆滑的性子,她说的是不是真心话只她自个儿知道,不过吧,那话从她嘴里过一遍就是中听。早先还在乡下她嘴就甜,后来世面越见越大,如今更会做人了。
吴氏瞧着三媳妇深感满意,她果真想了想,说:“府上大小事你安排得很好,我唯独提醒你一点,别忘了老宅子那边。这一冬已经落了两场大雪,你看别家屋顶上雪积厚了就安排人去老宅子扫一扫,咱虽然不住了,那也是二百两买进的宅院。”
“我当真忘了这出……忙糊涂了。”
吴氏笑了一声,说:“你当我就记得?是听你爹在念叨,原先扫雪的活分给他的,如今不用他做了,他不习惯。”
不光是扫雪,卫父养了条大黑狗,那狗养得好,从不乱吠。从前他是亲手照料的,家里吃剩下不方便热的饭菜都进了狗肚子。搬过来之后那狗交给门房伺候了,不让它进内院瞎窜,怕惊着人。
这些活交出去之后,老爷子可不就闲了吗,前阵子还说院子宽敞了能不能种点菜,老太太问他上好一座四进院里种上白菜萝卜这像话吗?菜没种得上,倒是由他养了些花,那玩意儿难伺候,要费心,能打发时间。
想到公公抱怨起来的样子,姜蜜也弯了弯嘴角,她把婆婆提醒的事记在心里,准备隔段时间安排人去清扫一遍,要是荒废久了以后再想利用起来还要翻修。
正事说完,婆媳两个闲聊了会儿,姜蜜说她定了个铜锅子,如今天冷了上热菜不多时就能凉透,放凉了吃着怪不舒服,倒是可以试试暖锅。
“听老三说过几回,我还真没尝过。”
“那过两天衙门休息咱们吃一次?”
“你安排吧。”
姜蜜才要点头,就有一大一小绕过屏风进厅里来,一瞧见他们,吴氏就笑开了:“乖孙子诶,从外头进来冻坏了吧?来烤烤火。”
砚台牵着裹成个球的弟弟进来,问候过他奶他娘才要去暖和一下。
姜蜜伸手摸摸他们额头,没汗湿,又摸摸爪子,爪子很冰。问他俩上哪儿去野了回来?砚台把头摇成拨浪鼓,说就在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