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贺家目前的家世,给贺三姑娘寻一门好亲事也不是不可能。但当初王妃流露出那个意思,贺三夫人高兴坏了。一时没忍住就说了出来,最后王妃又婉言说明韩睿华的亲事订了其他人。
本来贺三夫人就极为宠爱这个女儿,巴不得给她寻一门最好的亲事,女孩儿十二三岁就可以议亲,贺三夫人选来选去,到了贺三姑娘十四岁时,亲事还没定下,但贺三姑娘的声名却炒出来了。
贺大人与王爷有来往,贺三夫人之前也来过王府,王妃见过贺三姑娘,觉得很不错,打听她还没有议亲,就有了这么个意思。韩睿华的出身有些复杂,但韩睿华那个时候已经是两榜进士,大周朝像他这么年轻的两榜进士真不多,就算不是王妃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王妃要给他寻亲事,那也就说明王妃很器重韩睿华。
贺家的嫡女嫁给韩睿华,贺家根本就不吃亏。何况韩睿华不单是两榜进士,还是韩家长房过继的儿子,在宗族里,韩睿华是王妃的弟弟。宗族关系比韩睿龙与王妃还近一些。
这门亲事贺家上下都满意,谁知道才有了苗头就灭了。贺三姑娘被小门小户,名不见经传的安静茹比了下去。这件事对贺家打击挺大的,可对方是王妃,谁敢理论,再说王妃也没点明,连口头约定也没有的。
那时候贺三姑娘还没及笄,但贺三夫人是下定决心要给女儿找个比韩睿华更好的,只是西京虽然是军事重地,真正高门户的不多,贺家算是当地最高的,像韩睿华这样的更没有。这样一耽搁,现在贺三姑娘十六岁了,安静茹嫁给韩睿华已经一年多快两年,贺三姑娘的婚事却还没有着落。
贺三夫人和贺三姑娘去看望生病的徐侧妃,安静茹和容惠被王妃留着说些家常话,主要是韩家的家事。安静茹略说了说二老爷和沈氏,王妃感叹:“也是二叔糊涂,但凡他警觉些,二婶婶也不会给他种下这样的祸根。”
安静茹还没说沈氏叫人给二老爷下药呢,二老爷一把岁数,那里还经得起那样的药?前些日子二老爷也在家养病,这两日才好些,今儿又才出门。但这话安静茹说不出口,王妃也没细问沈氏的情况,只问了问姜氏、大老爷、太夫人的情况。
说到最后,就是容惠的婚事,倒叫王妃想起容珠来,安静茹便道:“前日六妹夫来将她接回去了。”
“只是接回去有什么用?二婶婶从来不曾认真教导过她,我们这些外人看着着急,却也没用。”
------题外话------
不知道亲们对沈氏的结局有意见没?
☆、121:家人的温暖
王妃当初还在娘家,韩家便是沈氏独大,大老爷那样姜氏自己都顾不过来。太夫人喜欢王妃,也曾叫这些年纪小的姊妹多向王妃学着点。但若说管教,王妃真没办法去管教二房的人,作为长房的女儿,她可以说说韩睿华。
再说,那个时候就是她有心去教导容珠,沈氏不乐意,随便在太夫人耳边挑拨两句,反而叫王妃弄得一身腥。容珠又不是没有父母观管教,她也不是容珠一母同胞的亲姐姐。
在这方面,沈氏就不如刘氏。刘氏这个人虽然嘴巴不会说话,性子也不咋地,但她知道自己的能耐,且娘家弱势,她在夫家说不上话,一切都听三老爷的。
三老爷叫她多请教姜氏如何教导女儿,遇上容惠的教导问题,她就会去找姜氏拿主意。现在女孩儿长大了,嫁人的嫁了,没嫁也要嫁了,教养问题一下子就显露出来。
现在的沈氏就一个摆设,刘氏抱了孙子,儿媳妇知书达理又温顺,她是越活越滋润。太夫人也越看她越不顺眼,但不顺眼也得看着,就是现在把三房分出去,对三老爷和刘氏也不会存在什么打击。反而会叫外人说太夫人对庶子不够宽厚,若是这个庶子不争气,不成气候倒罢了,偏偏三老爷很争气。
安静茹知道王妃是真想着容珠,也就不必隐瞒自己的想法:“六妹妹那样的性子,也不是一朝一日养成的,怕是要吃一次大亏才能醒悟过来。”
容珠从小就被沈氏护在羽翼下,太夫人爱屋及乌也喜欢她。可沈氏只是把容珠护着,并不曾注意她是不是长歪了。
王妃想起去年容珠在王府做的事儿,笑了笑道:“说到底也是二婶婶害了她。”
沈氏苦心栽培沈怀筠,最开始的打算是送沈怀筠进宫,只是皇后一直忌讳庄亲王,沈怀筠就是选入宫,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那地方,没有硝烟,但死了连尸身都找不到的事儿也有。
后来王妃连生了两位郡主,沈氏就想把沈怀筠送来王府,这事儿王妃早就猜着了。当初怀上小世子,与姜氏说要从娘家选个人,指的就是沈怀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