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片段——解放(62)

看了这些,启元才渐渐放下一头心事。但他的思想岂是像忆莲那样容易说服容易扭转的,他看书很多很杂,他想到历朝历代也常有人打出均贫富的旗号推翻朝廷,但最后怎样呢,地是分了,家财也分了,可分了之后,一年又一年,就有像启樵那种人将地买了吸大烟吃花酒的,也有人设法在地里制造更多的产出,积累更多的家产,然后买下启樵们的土地的,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原地。人与人毕竟是有差异的,均贫富谈何容易,显得理想化。但启元什么都不敢说,想过算数。对于家里的土地家财被分,他倒是没有太多想法,他向来要求不高,自己动手足够养活一家,又还有余钱买书,那就行了。

只是安静一阵子后,他开始给各位兄弟姐妹写信,告诉家中近况。他只写实,不议论。四封信发出去后,只收到朝华与启农的回信。朝华的信中照例前半段是承文的话,启元懒得看,一跳过去,不用猜都知道承文会说什么,承文那人以为别人也跟他一样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父母儿女亲情。朝华除了知道了,也没说什么,只是叮嘱启元小心谨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写信给她。

启农的来信才让启元读出点儿温度来,启农非常伤心,但伤心的后面是三个字,“不敢说”,启农也提醒大哥不要就此多说。启农最担心的是娘和两个妹妹怎么办,他一直没有收到来自娘和妹妹的信,希望大哥不计前嫌经常相告。

------------------------------------------------------------------------------

启元给兄弟姐妹们的第一封信其实只是投石问路,写得简短,而结果让他气愤。此刻唯有启农才值得他回信。他写了厚厚一封信,告诉启农,爹爹在村民的帮助下埋葬于早三十几年就做好的寿坟里,当年建寿坟的原因是前面一位太太,也就是他和朝华、启仁的母亲的去世。还好,无人出面阻拦。太太目前借住在承文老家,朝华来信表示同意。两个妹妹眼下辍学,无法出村。三个人靠变卖家财度日,至今还能维持。只是变卖的价格不可能高,此时的买家不趁火打劫更待何时。目前谁也救不了他们。他自己出逃在外,也是只能关心不能行动,他用启德的事例教育启农,不要回家自投罗网。

启农回信非常闷闷不乐,他很想尽快毕业,尽快工作,可以帮衬母亲与妹妹的生计。

这个春节,启元又是一个人在外地过,有家不能回,而且家就在不远,乘船半天可达,心底更是凄凉。他唯有将尽量多的钱托宝瑞带回家去,让忆莲母女三个可以过一个没有他在家的丰足年。

宝瑞结婚了,新娘子很嗲,就是那种土生土长上海姑娘的腔调,宝瑞满脸荡漾的都是幸福,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将小家庭的家务扛下来。新娘子不肯跟着宝瑞住宿舍,宝瑞只好搬到新娘子娘家去住。宝瑞终于在三十而立之前结婚,心里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即便关心起老二的婚事。但老二显然比宝瑞有办法得多,老二早就趁休息天回家悄悄相了一个对象,等大哥一结婚,老二也报备一下大哥,快马加鞭地准备起婚事来。而且老二也明确向宝瑞提出,从此开始不上交工资,他要养自己的小家。但宝瑞只要拉下脸一声“哼”,老二就怂了,答应按月向老娘交赡养费。少了老二的收入,宝瑞一个人又要养自己的小家,又要支持老三上学,手头便非常吃紧。但宝瑞一声不吭承担了下来,他一定要让老三读书,他羡慕上思房满院子的书香气。

春节过了很久,启元收到朝华寄来的毛衣。毛衣里夹着一封信,朝华说是给三个弟弟每人织了一件,启农最小先得,启仁家底菲薄第二得,启元应该有存货,放在最后一个收到。朝华让启元从今开始,两眼朝前看,日子继续过,一家人此时更该抱成一团守望相助。这一回,承文的语录并没有出现在朝华的信里,朝华只切切吩咐弟弟,不要让外界的风吹草动改变自己的教养。启仁抱着大姐织的毛衣,仿佛看到信上寥寥几个字的话外之音。

回头,启元写信给忆莲,大姐朝华负担启农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太太他们能出来了,我们也接济他们一点儿。他想到银行眼下规模越来越大,食堂的垃圾桶里经常有别人扔掉的米饭馒头,他就在宿舍院子里养了几只鸡,每天捡来食堂吃剩的菜喂鸡。大家取笑他堂堂一个银行主办会计捡垃圾,启元却觉得没什么,浪费才是真的丢脸。等到年底,所有的鸡都养得膘肥体壮,公鸡甚至超过十斤重,他就贡献两只给银行大家加餐,一只送给宝瑞,其他两只杀好风干,请宝瑞带去给忆莲。此时启元已经将杀鸡练得纯熟,下刀放血如小菜一碟。银行里的大家都是真心爱启元。

上一篇:不得往生-a版 下一篇:豪门暖媳

阿耐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