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莲听到最喜欢的外孙说话这么绝情,不禁流泪了。“诶,我要是当年养个儿子就好了,住到儿子家里让儿子养着,就名正言顺了。”
启元在一边儿听着,此时插话道:“区区说得在理,可是找保姆我却是万万不敢要的,这是原则问题,不是小问题。要不我们住敬老院吧,那儿有食堂有服务员照料生活。”
“我不住敬老院,我又不是孤老,我有两个女儿,三个外孙,我住敬老院不是让旁人笑话吗。”忆莲立即反对。
区区解释现在的敬老院收费高,名额少,能住进去意味着老人家福气好。忆莲不语,她只是因为疼爱区区而不反对。但等区区一走,她立刻打电话给团团,骂团团不孝顺想甩开她。团团不知区区自作主张说了那些,被妈妈骂得一口气接不上,再加上前阵子照料父母累着了,生生憋出病来。她一病,同样照料岳父母累着了的宝祥也跟着病,两人一齐住院,本本急忙飞身回来照顾。
忆莲打电话问候的时候,本本在电话里呛了外婆一句,“外婆,我爸妈身体是不行了,要不我辞掉工作,离掉婚,顶替我妈来照顾你好不好。”忆莲被呛得哭了一整天,但也因此绝了要团团照顾的心,转而让年轻不少的脉脉表态,她打算住到脉脉家里去。启元很无奈地看着忆莲折腾,怎么说都说不通,一说就得吵架,忆莲这回是难得的不温顺,她也有她的坚持,传统伦理不可废。
脉脉敞开家门,让父母入住。为了照顾父母的胆小,她还得将钟点工断了。事情总算告个段落。虽然忆莲说他们住到脉脉家,不过是桌上添双筷子,洗衣机添几件衣裳,可一个月下来,脉脉瘦了,脸色黑黄了。团团无比内疚,每次从脉脉家回来,就电话捉住区区本本唠叨两句。
直到来年,2006年,脉脉在家打扫卫生,忆莲与启元两个人出门散步。两人腿脚已是不便,只在脉脉家附近溜溜弯儿。但两人走了才不到五百米,忆莲耳朵好,听到有人在后面喊“启元”,忆莲提醒启元回头瞧,启元看着那个支着拐杖的老头却不认识,微笑道:“对不住,我记性不好,请问你贵姓啊。”
那老头哈哈大笑,“你以前读书比我好,脑子比我聪明,可现在记性比我差啊。我是启樵,认出来了吗?”
忆莲大惊,不由自主地躲到启元身后,不敢看向启樵。启元也胆颤心惊,可他只能应付,与启樵打两句哈哈。启樵却似乎浑然忘记前嫌,热情的问启元现在住哪儿,退休工资多少,有没有回老家去看看。启樵还说:“太好了,我也住这儿附近,以后我可以常去你家看看,呵呵,看你怎么过日子。我真后悔啊,以前要不是胆子笑,逃离革命工作,现在大小也是个离休干部,像宋福珍一样。你看看我,现在比你都不如,你还事业单位退休,旱涝保收有退休工资拿,我只能靠儿子。呵呵,我以后要蹭着你们啦。”
启元不敢多说,继续敷衍。但等回到家里,他和忆莲两人脸色煞白,喘不过气来。脉脉问他们这是遇到啥了,两人说不上话来。刚才启樵一直跟着他们到楼下,若不是已到吃饭时间,启樵可能跟进门来。启樵这个恶棍已经知道他们的住址,而且找上了门!
等缓过气来,启元首先严肃地跟忆莲道:“脉脉家是再也不能住了,我们不能连累脉脉,我们也不能让启樵找到。”忆莲连连点头。此时,两人心中都下定决心,只能逃到敬老院去住了。
脉脉大惑不解,问来问去问不出答案,只能等二老睡下后,她连夜奔去团团家寻找答案。团团比脉脉大不少,对往事一清二楚,而且她一听说启樵此人就想到在她奶奶尸体面前挨批的那一夜,她也至今心惊肉跳。将此人的名字与脉脉传来的父母的那些话一拼接,团团便知道了答案。谁也忘不了,可怜她父母更忘不了,至今风声鹤唳。
就这样,于2006年,启元与忆莲抢着赶着入住敬老院。两人为了启樵的事儿,已经一个多月睡不着觉,等住进如此贵价的敬老院,天天见面都是不认识的人,两个人总算安心。入住第一天,两人便睡了个好觉。启元甚至忘了吃安定,也睡得很好。
第 59 章
朝华的回忆录经她的儿孙辈整理,打印,终于出品。从朝华打电话来那天起,启元就翘首等待本本回家将回忆录带给他。但启元没等多久,第三天,团团就拿着A4纸装订成的一本回忆录出现在他面前。原来本本拿到回忆录当天就将文本包装好,用民间快递寄出。第二天上午,就到团团手里。第三天上午,团团将回忆录送到启元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