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林家娇女(511)

沈思清最终还是不顾他的苦苦哀求, 把他留在了坟墓中。

临走前沈思清一一跟他指明,“这里睡的是我外祖父。”“这里睡的是我母亲。”“没有我外祖父和我母亲,你早就没命了。他们在地底下一定很想你,你反正也是死刑犯人,出去无用,在这里陪伴我母亲吧。你答应过她的,对不对?做人要履行诺言,不可失信。我母亲临死之前还记挂着你,遗言要我将你活着带到她身边,陪伴着她,对她忏悔,对她再说你曾经说过的甜言蜜语。我,终于做到了。”

沈思清拜别他外祖父、母亲的棺木,走了。

墓门被关上了。

沈思清很体贴的替沈相留了烛火,“省得你看不清路,想找棺材睡下的时候,找不着。”

沈相独自一人被留在阴森森的坟墓之中,身畔是两具冷冰冰的棺材,里头睡着被他辜负的人,胆裂魂飞,寒毛倒竖,惊恐万状。

烛火慢慢的熄灭了。

沈相的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第180章

沈思清将墓门紧紧关闭,沿着小道慢慢走出来,心里如有块大石压着似的,沉甸甸的。

他外祖父一家的仇报,他母亲生前的心愿了了,可沈思清并没有如释重负之感。

沈相一天也没有养过他,但是,总归是他的生身父亲。亲手将沈相送入坟墓之中,个中滋味,只有沈思清自己才能体会,不足为外人道也。

从阳暗的墓地走出来,阳光射到身上,沈思清眼睛睁不开了,跌坐在地上。

种种伤痛之事袭上心头,沈思清悲从中来,大哭了一场,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和他没有一点干系的路人见了,也会为之痛断肝肠。他一直哭到嗓子哑了,再也哭不出来了,才站起身,踉踉跄跄、毫无目的的向前走。

他不知道要往哪里走,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从小到大他过的就是很艰苦的日子,母亲有时很爱他,有时却又恨死了他。他知道,这都是因为沈乾害死了他的外祖父,害得他母亲流离失所,困苦终生。渐渐的,他也恨起沈乾,恨这个骗了他母亲、害了他母亲一家的薄幸无情男子,恨这个对他从来不闻不问的所谓父亲。渐渐的他也恨起自己,因为他身上流着沈乾的血,和沈乾一脉相承……当他母亲临终前留下遗言,“把沈乾活着带来见我,让他对我忏悔、赔罪,让他再把从前骗我的甜言蜜语讲给我听。让他陪着我,永远不许再走了。”沈思清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娘,我一定做到。”

他真的做到了。

他真的把沈乾活着带到他母亲身旁,而且,永远也不会离开。

可是,做完这一切,为什么他心情这么难受,这么沉重呢?沉重到他快要承受不住,快要倒下了……

沈思清深一脚浅一脚在山里走着,神情茫然,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不知不觉,已是日暮时分。

前方是一所无名寺院,从里面传出来缓慢而坚定的钟声,缥缈、悠扬。

沈思清情不自禁的向寺院走去。

钟声、和尚的诵经声,安详、从容,有着镇静人心的奇妙效用。

沈思清那颗一直无处安放的心,仿佛在这时才找到了依托之处。

他走进了那所寺院。

这是个偏僻幽静的所在。佛殿前的香炉中飘出袅袅香气,清风吹拂,飘出去很远,很远……

佛殿中供奉的是三世佛,宝相庄严,俯视众生,眼眸中似有无尽的怜悯。

沈思清在佛前拜倒,五体投地。

他在这里落发为僧。

寒大夫和他有些渊源,特地来找过他,“这又何必?你如今前程正好,娶妻生子,开枝散叶,你母亲在九泉之下知道了,也是欢喜的。”沈思清已落了发,神情安详,“亲手将自己的生身父亲送入坟墓,像我这样的人,又何必娶妻生子,将我那般憎恶的血脉传将下去?不必再说了,我意已决。”寒大夫还要再劝,沈思清却不等她开口,便说道:“做了和尚,亦可治病救人。我决意学医,为普天之下的穷人治病,赎我的罪孽。”寒大夫默然良久,道:“如此也好。”

后来有一位名为苦情的和尚开坛讲经,治病救人,成为方圆百里知名的大师,这便是沈思清了。

苦情和尚经常竹杖芒鞋行走在乡村、山野,为穷苦人家送医送药,若遇上实在吃不上饭的人家,他也会送米送面。他所在本是一所无名寺院,后来因为他渐渐香火旺盛,寺里便有钱了。他将这些钱财拨出来在离寺院不远的地方设了小名,接收上不起学的穷人孩子入学,亲自教他们识字。他对穷人很慷慨,自己的衣食却很不讲究,经常衣衫褴褛,有时甚至没鞋穿,光着脚。有人赞他心存大爱,有人骂他欺世盗名,有人觉得他不通人情,这些,他都没有放在心上。没有人知道,他身体越苦,心情便越轻松。做和尚吃尽身体辛苦的这些年,比起他怀着仇恨生活的那么年、一心想要报仇的那些年,已是好得太多了。

春温一笑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