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是没有搭话。
他的儿子——只是他的!
是好是坏与自己何干?
正文 4422.第4422章 计杀高美人6
她还是没有搭话。
他的儿子——只是他的!
是好是坏与自己何干?
“现在,大臣们天天上书催促我早点把太子的人选确立,免得日后多生事端。可是,我岂能放心?那几个孩子我都观察了,有些特别凶残,有些特别自私,还有一两个胆小如鼠,几乎没一个合适的。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全都怪我。因为我忙于政事,不可能亲自教导他们,而他们的母亲又一个个只为了家族利益不停地争宠夺爱,根本不可能给予儿子良好的教育……”
他低叹一声:“再说,这宫廷里,他们也不可能真正被教育成一个个心地善良,仁慈大度的好孩子,没这种可能……”
冯妙莲笑了一声。
那笑声很轻很轻。
他听出来了,那是冷笑。是一种无法压抑的愤怒的冷笑,揶揄,也许是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事实上,她回来后,一直是这样。好像宫里的一切都跟她无关,她只是一个游离在外的幽魂,只是一个旁观者。
但是,他没介意,也没觉得愤怒。
“妙莲,这是我的失误,都是我的错……如果太后知道我今天这样子,一定很失望……”
她不知道他为何在此时提起太后来。
想当初,冯太后一死,他亲政了,曾有好些日子轻狂傲慢,放手一搏。实在是太后的阴影太深太深了,以至于让他觉得自己根本是月亮不可与太阳争辉——纵然情知是亲生的母亲,但是,也有自己男人的自尊和骄傲——希望自己不要落后于她!
希望自己能够比她走得更远更远,让她能含笑九泉。。
那样的母亲,岂能有一个脓包一般的儿子?
任何人的少年时刻都是这样,雄心勃勃,理想万丈。
尤其,他们特别崇拜什么人,就更会以这个人为目标,竭力达到或者超越他的高度。
可是,要超越冯太后的高度,何其艰难?
正文 4423.第4423章 计杀高美人7
尤其他饱读史书,是拓跋家族里第一个精通南朝历史的皇帝,不是他奉承拔高自己的生母,而是因为她那样成功的改革,纵然昔日的商鞅也比不上——毕竟,商鞅最后没得善终,被五马分裂了。
如果不是这场改革,北国别说迁都洛阳了,纵然是一直呆在平城,也不见得就能把江山维持下去。
现在仓库的粮食,国库里发黑的银子,堆积如山的财富,都是她积累下来的。
甚至朝臣们在提起她的时候,总还是不由自主地流出一股威严的崇敬之情——就算恨她的,也怕她!!
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不喜欢别人老是提到太后来压制自己。就算当初和妙莲病中闹矛盾时,她提到太后,他就愈加反感。
但是现在,他竟然分外分外地想念太后。
想念那个给了自己全部温情,又对自己严厉无比的女人。
在童年的时候,她温情脉脉,倾尽全部的心力。甚至以她弱小的身躯背负自己——那是他一生也忘不了的一幕,在那个孤寂的日子里,小小的孩子怕父皇只爱睿亲王了,所以,她为了安慰自己,背着自己走了很长一段路,还让自己不要恨父皇。
一旦自己登基,她就变得无比严厉,不像一个母亲,反而是一个严格的督导者。对于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挑剔和不满。
他不知该如何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甚至不能说那是自己的生母——自己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有个那样的母亲,自己一直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只有那样的女人,才会培养出那样的儿子。
但是,自己的后宫妃嫔显然不可能和冯太后媲美,也就不能指望她们教育出那样的儿子。想当初,自己既是父皇的长子,也是正宗的“嫡子”,一旦有了睿亲王弟弟后,太后尚且那么害怕,何况现在其他的妃嫔们!她们也没她那样的胸襟和远谋。
她们岂能和太后相比?
正文 4424.第4424章 计杀高美人8
他不敢奢望高美人等大字不识一个的高丽女人教育出圣贤一般的孩子,但是,至少,能把孩子教育得不那么凶残,对吧?
“我父皇一直非常非常宠爱我,我小时候,无论要什么他就给什么,甚至我根本想不到的东西,他都会竭尽全力地给我。但凡他在北武当的日子,每天都会抱我一下或者跟我一起用膳,无论他去哪里都会带着我,打猎,游玩,赏花,读书……连我自己都知道,就算我要天上的月亮他也会搬一把梯子去给我摘下来。父皇常常说,只要一天不见我就会想念得厉害……所以,父皇每年都会早早地来到北武当……那么多年,他对我从来没有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