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凝视着她,带着极其温柔的情怀。
谁说这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美玉”呢?
身为女孩子,早就被安排好了命运。
始作俑者如班昭这种自命不凡的才女,口口声声站在道德的高度上,为男人安排好了给女人的桎梏。
这女的,自认为博学多才,才高八斗,可惜命不好,嫁了人,早早地守寡了。女性雌激素失调了,于是,心理变态了。寡居几十年,闲着也是闲着,没事儿,就弄一个《七戒》出来让别的女人不得好过。
开篇名义“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正文 4081.第4081章 千金之喜4
认为女人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
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妇不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而且,要绝对顺从公婆,小叔子大伯子之类的,哪怕受了冤屈,也决不能分辨一句,怕伤了和气。
这些都还罢了,这个闲来无事的老寡妇居然在“专心”篇中,强调“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却绝对不可以再嫁,事夫要“专心正色,耳无淫声,目不斜视。”
所谓“男子有再娶之理,女子无再嫁之义”——一
一句话,女人如果敢于改嫁或者出轨,那你就活该被千刀万剐,万箭穿心,丢到猪笼里淹死,那还是便宜你了,最好再在你的骨灰上刻上几个大字“此是****,万年不得翻身”字样。
至于男人,三妻四妾,哪怕生一万个私生子都无所谓——谁让人家的生殖器厉害,可以传宗接代呢!!!
最无敌的是,她家还出另一个班婕妤,也是一个不靠谱的主儿,整天没事求强调,妃子比泥土还低贱,所以,绝对没有资格和皇帝同坐一张板凳。想当年,汉成帝初宠爱她时,她惊惶得高呼,臣妾可不敢跟您老人家同坐一辆车,这是苏妲己她们才干的,我不敢。我要一直保持我在你面前“下贱”的姿态和身份——谁叫人家是才女呢!
才女懂得多,知道“道德”,对自身“贞洁”要求超高——别的女人敢于和皇帝平起平坐,那你就是苏妲己。
可后来的赵飞燕姐妹,人家就不知道什么是道德和贞洁了,一天到晚和汉成帝挤在一起玩乐嬉戏,没三五天,汉成帝就把这个相貌平平的“道德楷模才女”给忘得一干二净了,一边凉快去。
正文 4082.第4082章 千金之喜5
可见,男人最看重的,自来就是女人的相貌、身材,孔子都说了,“食色性也”——至于女人的才能,品德,人家根本不看。
所以,才女们就不要自作多情地,企图以“贞洁道德守寡一辈子”去留住男人心了。
那是没可能的!
在一个才女和一个美女之间,100个男人,至少99个会选择美女。不然,我们就不会到了今天,还看到非诚勿扰的舞台上,那些姿色平平的女博士们,一期期尴尬地站在台上,始终无人问津了。
……
班昭和班婕妤,这两位老寡妇这样搞就算了,不料,后世几千年,成为统治者号召的天下女人的表率——尤其是到了明清,寡妇再嫁成了奇耻大辱,而且,如果男人敢于娶寡妇,不但会遭到外人的耻笑,就连法律也可能会惩罚你,或者让你多缴税,或者吐你口水——谁敢娶寡妇,谁成为公敌。
寡妇们纵然不想守“贞洁”也没法了——男人们集体约好了,就不娶你。
明清两朝,表彰的贞节牌坊,竟然高达几十上百万。
……
芳菲当然不知道后来有那么多女人悲剧了,而且,当时整个北朝,民风彪悍而开放,男女之间,相对南朝,平等很多。而且,早前鲜卑人口少,女的一丧夫,立即改嫁,多生人口,补充人员才是王道,断然没有什么要求寡妇不许改嫁的道理。
她只是很不爽班昭的第一句话,妈的,凭什么这个老寡妇一句话,自己的闺女一生下来,就变成“瓦片”了?
所以,她对南朝不爽,由来已久。
唯一感到高兴的是,自己在位期间,多次攻打这些酸儒,反正从无败绩。现在更好,自己的儿子把首都迁到洛阳,把他们赶到最南边去了。
罗老爷没她那么渊博,可不知道班昭是什么人,也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