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那琉璃倒映出的身姿,再也无法回到十八岁时的纯真。
她在原地站了许久许久,就如一场盛大的祭奠。
夜幕已经降下。
露水慢慢地从花枝里掉下来,朦胧地,若有若无地滋润着脚下的土地。
身后的二人不敢打扰她,就连妙莲也不敢做声了。
许久,她才缓缓开口:“宏儿,你该行冠礼了”。
他肃然道:“是,太后。”
“略作休整,就去北武当行冠礼。”
“是。”
她缓缓回过身:“宏儿,你刚刚回来,疲惫不堪。你和妙莲早点休息,不用送我。明日起床,还有很多政务等着你去处理。”
二人不敢违背。
她大步就走,是往慈宁宫的方向。
陪着她的,还是那两个故人:张孃孃,红云。
多年以来,一直就这几个人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冯太后说的“休息”——就是真的休息。
正文 3883.第3883章 辉煌的终点4
这期间,她几乎一点事情都没做。所有的奏折,所有的案卷,所有的大事,全部堆到了立政殿和御书房。
刚刚凯旋归来的青年黄帝,才休息一日,立即便匆匆投入了国事之中。一应大事,他全权做主,就算有些棘手的,他去请教太后,太后也精神不济,从不给出任何意见。后来,便不好再去打扰太后了,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没有出任何的差错。
五日后,启程去北武当。
那时,冯太后的精神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了。
但是,她还是坚持要骑马,不肯坐马车。
此去千里,若是换在往年,无非是十天半月的路程。
但是,这一次,冯太后却走走停停——因为她骑马走不了多久就会咳嗽。厉害的时候还会吐出血来。
皇帝早就察觉了这一点,待要劝说,但是太后命令既下,他生平不曾违抗于她,此时,也唯有从命。
沿途,风景如此秀丽。
正是秋日。
硕果累累的季节就要到了。
北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人才济济,国库充盈,南北仰慕,国强民富。
一路跟随的文臣武将,也不惮讨论。当年众人争论多时的一件大事,也逐渐地开始变为现实了——那就是迁都洛阳,一统中原,真正让处于寒湿地带的北国,走到中原的腹心地带。
赞同的,反对的。
大家这一路,都在观察冯太后的态度。
但是,她反常地,没有透露半点口风。
就像一次普通的观光旅行。
大家习惯性地看这个女人的脸色许多年了,忽然失去了方向,然后,回头——才发现小皇帝,已经变成青年皇帝了。
一应策略,出自于他。
男子二十行冠礼以示成年,而宏儿这一次的行冠礼更是意义重大——所有人都意识到,皇帝成年了,掌权了,能亲征了,那是真正的皇帝时代到了。
正文 3884.第3884章 辉煌的终点5
冯太后的时代,就要成为过去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不过,大多数人都坚定地认为,在这个青年皇帝的带领之下,北国,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北武当已经在望。
皇帝的冠礼是在北武当的上清宫举行的,主持典礼的是太傅李冲。这些年,北国许多重要改革议案和文书,皆出于李冲之手。李冲因其功勋,累迁为中书令,赐爵陇西公,显赫一时,同时,被冯太后赏赐铁券丹书,许以终身不杀。朝野内外,无不称赞他沉雅有大量。彼时,北国秉承鲜卑遗俗,对朝臣,大多直呼其名,唯对李冲,皇帝终其一生,都尊呼为“李中书”。
为了这次冠礼,他可没少花费心思。
一应俱全。
所有人都无可挑剔。
仪式完毕,皇帝登高远望,看到那些观礼的人:妙莲、叶伽、太后……都是最亲密的亲人友人。
甚至连久久不露面的通灵道长也破天荒参加了。
这个老道,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妖异的传说。
就连芳菲都老了,他还是昔日的白发苍苍模样。
仿佛人生定格在芳菲刚认识他那一年就不曾变过了。
年轻的皇帝对他的出现感到如此开心。
遗憾的是,放眼四顾,少一人。
那个人,一直不曾出现。
甚至,他根本不敢开口问一声。
但是,无论怎样的遗憾也没法阻止他心中的喜悦——那是一种真正站在顶端的喜悦。从此,一遇风云便化龙。
当他的目光落在太后身上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忽然一震:那时,他看到一种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