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过是孤儿寡母。
自己,宏儿,也不过只有他而已!
一辈子,也就依靠着一个他而已!
如果他不在了,自己母子,还算得了什么呢!
“父皇,太后答应了耶……父皇,我们一起用膳呀……好久好久没有一起用膳呢……”孩子高兴得蹦蹦跳跳。
饭菜上桌,很清淡的几个菜肴:白水煮鸡,灰灰菜,野蕨菜,苹果干炖獐子肉,拔丝苹果……全是冯太后的拿手菜。
身上透出的一丝烟火味,让她整个人,变成了一个极其寻常的女人。仿佛这一生的岁月,并非是在围绕着鲜卑贵族们斗智斗勇,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做好了饭菜,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手艺,然后,看丈夫,儿子,吃得开心。
比改革成功更大的成就感。
她亲手盛饭,给弘文帝,给宏儿,最后才给自己。
正文 3622.第3622章 皇帝太子5
她亲手盛饭,给弘文帝,给宏儿,最后才给自己。
“好香呀……父皇,我们已经两个月没吃过獐子肉炖苹果干啦……太后一直都在忙碌,一直不做……今日,太后见父皇来了才做的呢!”
这獐子还是去年偶尔猎获的一只小兽,风干成了干肉挂着,整整炖了四个时辰,味道浓郁,芳香烂软,在起锅之前,用特制的苹果干花包过滤了一层浮油,所以,汤鲜味美,一点儿也不腻人。
每一道菜,都是弘文帝喜欢的,甚至那白水煮鸡,以及用北武当的一种山椒和野葱调制的蘸水,一口下去,清脆爽口。
他食指大动,心情畅快,一连吃了三大碗饭。
几乎几年不曾觉得饭菜如此香甜过了。
尤其是对面的女人,换一身便装,很素朴的灰色单衫,她的脸颊,已经不是少女时代的光彩照人,青春逼人了,但是,反而多了一层成熟的妩媚,一种风韵的情怀。
正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成熟的时候,过了这道坎,便是彻彻底底的下坡路,往衰老的方向奔去了。
他忽然凝神,觉得自己亏欠她——是自己亏欠她!
如果,如果……只是没有如果!
他给她夹菜,是自己喜欢的白水鸡:“芳菲,你也多吃点,你太辛苦了……”
孩子惊奇极了。
芳菲,父皇竟然叫太后的名字。
他眼珠子骨碌碌地转动,却不问,只暗暗地开心——父皇叫太后的名字耶!只有他最最开心的时候,才会叫太后的名字。他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发现这个秘密的,暗暗地,只一个人悄悄地笑,以为,以后的日子都会这样了。
“芳菲,你再吃点菜,你今日都还没怎么吃呢……”
她的碟子里,小山一般。
孩子更是惊奇,父皇先给太后夹菜呢!以前,都是先给自己的。
正文 3623.第3623章 皇帝太子6
孩子不是妒忌,小小的心里,竟然无比开心,暗自窃喜:仿佛是一次好转!自己期盼的那种好转!
弘文帝竟然丝毫也没发现儿子的偷笑神情,心里,眼里,都落在那个女人的身上——仿佛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啊!
他自己已经意识到了!
只是,当时还不敢相信,这真的是最后的晚餐了。
因为太过的温柔,芳菲反而充满了困惑,只默默地吃饭,一时,竟然不知该怎么应对。
人过中年,岂能再去追赶似水流年?
就如那些开满鲜花的小径,一季花开,这个季节就过去了,春天,已经走完了。
只弘文帝,满脸都是笑容,但求这顿美好,往后,谁知天地高下?
这一年,北国的俸禄制和均田制,都轰轰烈烈地继续推行。尤其是俸禄制的约束之下,鲜卑贵族们的凶性掠夺,大面上是收敛了,到当年秋季,第二年春耕,均田制的好处终于彻底体现出来,北国各地,粮仓丰满,赋税增加。
但是,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许多地方,耕地虽然空出来了,但是没有自耕农去耕种——人呢?
人到哪里去了?
当务之急,当然是要把这些自耕农找出来。
来年的北武当之行,便开始了绸缪已久的第三项制度:三长制。
这是内务府秘书令李冲发起的改革地方组织的一项制度。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豪强聚众自守,设立“坞壁”这类独特的社会单位(陈寅恪先生曾作考证,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影射的就是“坞壁”)。北魏的行政管理简单化,直接任命坞主为宗主,建立“宗主都护制”。结果呢,人们都在宗主的庇护下隐匿户口,以逃避赋役,严重的地方,居然出现了一户里头有三五十家的情况,这个户口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