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离魂衣(人鬼情系列之四)(7)

住在哪儿?住在坟堆里。算怎么回事儿呀?可是北京人硬是把这名字叫了几辈子,没想到要改过。而且叫惯了,在后面加个儿化韵,说句“公主坟儿”,自个儿还觉得挺亲切的,从不觉得一个大活人住在坟地有什么不妥。

小宛把同样的对话重复了十九年,问的答的人都颇自然。在北京人心目中,公主坟只是个明确的地界儿,而早已忽略字面本身的意义。

可是在今夜,七月十四的晚上,小宛第一次意识到了这街名的恐怖——街口有人在烧冥钱,有人在叫魂儿,有人往火堆里投送酒食,说是死鬼会来吃——今天是鬼节,人间的鬼节,是阴间的“人节”,因为冤魂不息的鬼会在今天来到阳间,重新过几天人的日子,他们上来的路,是要经过墓园的吧?会不会把公主坟也当作一处墓地,走错路认错人上错身报错仇?

一阵风过,地上忽明忽暗的冥钱纸灰忽然飞起,化作千万只灰蝴蝶,迎着小宛飘过来。小宛大惊,撒腿便跑,心里犹自擂鼓般地重复着三个字——公主坟!公主坟!公主坟!

家门是熟悉的,可是在推门的时候,小宛还是起了一阵鸡皮疙瘩,好像推开的不是自己家的门,而是某个朝代某个故人的住处,去寻找一个失交多年的旧友。她回头看了看,总觉得似乎有人在跟着自己。

后面什么也没有。但是小宛仍然频频回顾。耳边依稀仿佛,仍然回绕着《倩女离魂》的唱腔:

“潜潜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觑着这千山万水,都只在一时半霎……”

但是终于回家了。

家是最安全的避难所,那种特有的属于家的气息在瞬间驱散了徘徊在小宛心头的恐惧与莫名忧伤,那味道里有奶奶屋里的檀香,爸爸的桂花陈酿的酒香,自己养的小狗东东的叫声和微骚气,还有妈妈的孜然炒肉和糖醋鱼头。

▲虹▲桥▲书▲吧▲

第8节:死玫瑰(3)

小宛一跳跳进厨房里,开心地大叫:“妈妈,你烧了我最喜欢的菜!”

东东汪汪叫着跟进跟出,尾巴甩得风火轮儿一般。

妈妈亲昵地做势用铲子敲她的头:“说了多少次,炒菜就是炒菜,什么烧菜,好像我要放火烧厨房似的。”

小宛低头一躲。东东护主心切,立刻冲上前汪汪叫。老妈气得笑起来,顺腿给它一脚,骂:“死狗,天天喂你,还敢冲我耍威风!”

小宛拍手大笑。老爸水溶已经在客厅里急不可耐地喊:“女儿出来,陪老爸下盘棋。”

小宛笑嘻嘻地背着手走出:“好像天下所有的老爸都只会做两件事:喝老酒,下象棋。”

“不过可不是所有的老爸都喜欢跟女儿下棋。”水溶迅速接口,呵呵笑。

小宛郑重地想一想,点头赞同:“不错,他们喜欢在路灯下找老头儿。”

“爸爸可不是老头儿。”

“那当然,爸爸是老小伙儿。”小宛跳进父亲的怀里去,“没见过比爸爸更成熟潇洒的小伙子了!”

“错,不应该说是小伙子,而是风流才子!”水溶笑着,递给女儿一张墨汁淋漓的宣纸,“看看我新写的诗。”

“我又不懂诗。”

“不需要多懂,我也从来没真正弄明白那些‘孤平’‘拗救’的规矩,有个意思就好。”

是一首七言律诗:

只见众生不见仙,遥听锣鼓近听禅。

梨园瓦舍同消没,燕乐清商共渺然。

水袖不及红袖乱,素娥更比窦娥冤。

谁将京剧拟流水,岁岁年年总潺?。

小宛读了,若有所思,称赞:“好诗!”

水溶大笑:“又说不懂?你说说看,怎么个好法?”

这也是水溶的老习惯了,说他不好,他一定会自己解释半天这其实是首好诗;若赞他一句好,他便要逼着人家解释怎么个好法。

小宛笑着说:“要我一句句解释呢,我就说不清。不过大概意思是知道的,好就好在用典自然贴切,随手拈来。戏剧的集中表演兴于秦,汉代时百戏表演的地方在宫廷的平乐观,北魏则在寺庙,唐代时仍集中在宫廷和长安的各大庙宇,唐明皇建立‘梨园’,组班唱戏,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宋时终于有了专门演戏的地方,遍布东、南、西、北四城,叫‘瓦舍’,每座瓦舍里有十座‘勾栏棚’,不过后来成了娼馆妓院的代名词,其实是种错误。这诗里的‘梨园瓦舍同消没’指代一切剧院,而‘燕乐清商共渺然’则指代一切的戏剧,因为隋炀帝时将四方各国的‘散乐’集中于首都洛阳,分为九部,包括‘燕乐、清商、西凉、扶南、高丽、龟兹、安国、疏勒、康国’等。我没有记错吧?”

西岭雪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