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刻九龙璠云纹灵隐令,永护君王之侧。
刀光剑影的漫天血污中,那位天齐中最诡秘的黑衣将领低下身体,将殿前一个宫女的身体轻轻拨开,那是一个年长的宫女,身着的暗色夹青袄裙溅出一篷滚烫鲜血,背后划拉出一道深长的翻卷血肉。
她已经有些僵硬的身体下,露出了孩子的清澈双眸。
他对着孩子伸出了手臂,俯身将那个孩子抱到了马背上。
天齐军于崇阳台外将叛将右翊卫大将军方忠涵斩杀于马下,射杀叛变指挥使十三名,屠戮三千赤甲骑兵,囚禁长王子于明垣宫,孤月照耀着永寿殿外一地的血光,门外的石缝隙内都洒满了脑髓残肢。
天齐忠武威名,震慑朝野。
史称崇阳台之变。
十二月初四,侑帝登上紫宸大殿鎏金宝座,百官朝拜,改元武德。
谢千帆迁任内阁首辅大臣,辅佐皇帝掌理朝政。
四海归安,天下太平。
由此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武德清明的繁荣盛世。
【天朝纪年 侑王本纪】
侑王,成德帝三子也,其母颜妃,识礼知书,循礼懿德,帝幼从母居于锦绣宫,天资聪敏,容仪有止,成德帝甚宠之,钦点大渊阁学士谢千帆为其师,学政典国略,帆治学严谨,侑辰学至年十,帆上表,称三皇子聪颖绝伦,资质非凡,乃是将王之才。
成德十四年,侑辰封永桓王,上赐侑御书房通行,每与朝中大臣对论时政之事,虽稍欠历练,但纵横捭阖,已是气度渊雅恢弘。永桓王风姿神俊,御史台李谡乃京都风雅名士,时见之,尝盛赞曰,见三皇子侑辰,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成德十五年,上染恙,自知不久,立诏以侑辰为太子。群臣进谏,上扣折不发。十年六月己卯,帝崩于勤政殿。
崇阳台之变后,永桓王即位。
武德元年,天子轻简南下,拜风羽阁阁主萧隐为师,学习行兵布阵之术。帝幼失怙,对萧先生极为尊敬,帝师萧隐乃旷世奇才,但怎奈体有羸疾,弱不堪劳,是以不愿出仕封侯。帝王每年远下扬州拜遏帝师,御赐金帛珍宝,不计其数。
风羽阁高堂之上,随天子车辇而入的御前天齐禁卫军,对那个白裘高冠弱不胜衣的清俊男子,行的竟是跪地拜将高礼。
武德八年,天子大婚,殿前都指挥使谢之女,谢家瑶起升舆启驾,入主后宫。
九年春月,年轻的皇帝携皇后南巡,扬州城内万人空巷,御道两旁数万百姓熙攘喜乐,盛世之景,莫过如此。
帝后天资俊秀,伉俪恩爱的佳话,如一缕轻烟,绵绵地飘入了江南的春风十里香。
【天朝纪年 帝师传】
萧隐,京师人氏也,生于同从五年,卒于武德十二年,身世不祥,《京师烟华录》记隐生于帝都簪缨富贵之家,诗、文、乐极备,尤对国家典制通晓甚深。据宫中隐史记载,成德帝御前侍卫统领齐礼每见隐,都按剑敛襟敬称侯爷,萧隐实为先帝最为倚重的北庭侯,成德帝始,萧氏乃天子紫宸内殿入幕之宾,掌控塞北富庶北庭,萧侯盛名,权倾天下。成德九年,突厥犯北,烧杀抢掠,为恶不悛。北庭侯骁勇善战,亲率五千精锐骑兵大破突厥于幽然谷,射杀突厥世子吉利,吉利帐下突厥最精锐铁蹄骑军,系数歼灭。北庭萧侯殁于烈战中,上御书房内阅战书,震惊之极,欲亲往视之,诸臣劝阻,乃遣天齐寻崖下,心虑恍惚,三旬不膳。是年,天朝屯兵塞北,设置北庭都护府,与突厥二王子订下幽然之盟,凡二十四年,北庭侯威名尤烈,蛮族闻名而不敢扰北疆。
天齐军于幽然谷底救起萧侯,先帝怜其伤势垂重,御赐隐居于京郊温泉行宫养伤,十二月,萧侯病危于璎珞行宫,唯恐不起,求携妻归隐江南,上允。萧侯容荒飘散江湖,更名萧隐,创立武林第一门派风羽阁。风羽阁主智计天纵,谋划绝伦,但因体弱多病之故,行事极为低调隐秘。四年,长风寨兴风作浪于麓澜江,烧商船,夺财物,沿河百姓沸反盈天,风羽阁率武林同道诛杀长风寨主虎啸天于调弦湖口,长风寨内逆贼剽悍,拼死抵挡,武林白道折损不计,忽现一道白衣身影如电光突入血战中,快如鬼魅的一招,鬼哭刀虎啸天颈上人头血溅三尺,长风帮余众顿成乌合之众四处逃窜,顷刻土崩瓦解。白衣身影退回风羽阁阵中,竟是一名苍白清倦的中年男子,风羽阁四大护法于酣战中迅速抽身上前,男子只淡淡摆手,缓缓地走向了停在岸旁的一辆华郁乌木马车,车厢内伸出一双芊芊玉手,男子扶住那双手,低低咳嗽着俯身跨进了马车。一时惊涛拍岸,四野苍茫静寂,风中只余他微微咳嗽声,此乃役中四十八门派弟子初见萧隐,惊鸿一瞥,绝艳惊才,令人折服。江湖百晓生在调弦湖之战后其第一百八十篇江湖志中称,风羽阁主萧隐对江湖局势审度之确,心思谋划之深,虽痼疾缠身,病骨难支,仍毫不减损其风姿雅望,隐武功深不可测,为武皇白帝之后,武林第一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