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他乡,非生非死。"容若也算文姬知音了。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远适异域,依然要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被掳掠的蔡文姬!她从一个名门闺秀,沦落到饱受番兵凌rǔ和鞭笞的落难女,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心境的落差是可想而知的。这年她二十三岁,初嫁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为乱军所掳,流落匈奴十二年。后人怜她际遇,绘文姬图,仿佛窥见她在匈奴时苦况,也不过是隔靴挠痒。这十二年,虽然她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婚姻不算困苦,并且以她的聪明也很快学会了匈奴人的语言,甚至学会了吹奏民族乐器"胡笳"想来文化的沟通上也不艰涩,但是文姬自幼受汉文化熏陶长大,自有坚持。何况古时交通交流一概闭塞,一个女子流落域外始终是此身良苦。若非实在难以割舍,文姬也不会选择抛下两个儿子回到中原。
文姬自幼精通音律,某夜蔡邕弹琴,弦绝。文姬侧耳听之:"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又对曰:"第四弦"。并不差谬。光阴闪烁。很多事在少年时不觉得怎样,人越大,少时之事越翻覆如尘,如花刺细微刺心。此时,黄昏的塞外,戈壁滩上落日如血,就是有高山流水的雅才又怎样呢,面对着黄沙白糙,用卷叶吹起的曲子叫"平生恨"。
名士倾城,一般易到伤心处,是高傲语,又是冷落失意之言。孑然抛却了自鸣得意。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呆女。更是沉痛。人复杂,世情更如藤蔓纠结不清,不会按照预想的方向行进,沁入血骨的是绝色聪明人才能生出的无奈和感慨。
想来容若是厌极了自己的身世,甚至是聪明。
东风齐著力
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箫。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照魂销】
据《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东风解冻。"唐人曹松有除夕夜诗:"残腊即又尽,东风应见闻。",宋胡浩然有除夕词始用,《东风齐著力》调名本此。
三月来到云南,慢慢经过整个春天,高原日照丰盛,每一天都仿佛比别的地方多出一两个时辰,我住的小城,常常有到晚上八点半才天黑的情形出现。与日光相应的是雪山地气,花木总是开谢舒展,娇颜烂漫,如女子驻颜有术一般。东风的力道一直不弱。古人说,"时迈不停,日月电转。"在这里仿佛失去效应。
一天过去了,不觉得什么,展眼一个月,看看来时含苞现时开到极盛或者已现谢势的山花,惊然有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的感觉。我们在时光里急急行过,如跳跃的觅食袋鼠,一个月前在哪里还想得清,再长一点回头看,风光就已经杳然了。
手中身后的虚无,会让人常常忖度存在的意义,像容若说:"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妙法莲华经》有一段化城喻品,说一队旅行者旅程艰苦卓绝,备受猛兽攻击和险恶威胁,旅人渐渐身心俱疲,心生退意。冥冥中的神秘主宰和指引者做了法术,在荒野中幻化出华美宫殿,让他们得以休憩,获得气力和信心继续前行。而城池的另一边就是陡峭悬崖,河水奔流……
如经所喻示,生命本相一场幻觉,邂逅每一人事都有力量驱动,镜花水月波动开谢,极力跋涉虚无之境追寻,即有所得也是空枉。
我喜欢读容若这样的悲词,悲而有道,合着人生永恒的矛盾,不算是无病呻吟。起句即直抒胸臆,抒发人世匆匆却依旧缁留红尘的矛盾感慨,定下全词悲切无奈的基调。接着道出生活中强颜欢笑,欲说无语的空寥:说一千道一万,心头恨难消。
下阕陷入对往事的漫漫回忆里。写夜半梦回,醒来后对钟爱的人思恋之情,窗前月明,梦里情景宛然。结句"五枝青玉,风雨飘飘。青玉指所燃的灯。《西京杂记》里载:"咸阳宫有青玉玉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此处并不见《西京杂记》里的绮艳,窗前灯在风雨中飘摇不定。画面凄冷隐隐有李贺"鬼诗"的凄切。也有人说五枝青玉是指竹,代指伊人的过去的居所,也不是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