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小时候(200)

柏子仁丢了记卫生眼给我,知画?你当是《还猪3》啊?!

我不服气的反驳,你要没看过《还珠格格》,你怎么知道里面有一个知画姑娘的?

“姐,还有一个是什么,画什么,还是什么画。”冬冬拿着钢笔满眼期待的看我。我有些窘迫,份儿丢大了,大话说早了,我还真不知道是什么画。

“嗳,别跟个没事人似的。你也帮忙想想啊。”我戳戳柏子仁,“你老人家不是满腹经纶,只愁无用武之地,这不正是你一展身手的大好时机么。”

“现在想到我呢?”他不悦的皱眉,“有好事的时候你从来就没帮我排过队。”

“那可不一样。”我狗腿的笑,“你想啊,时势造英雄。英雄总在危难时方显男儿本色。什么功名利禄身外之物,那都是我们老弱妇孺没追求的人才执着的东西。男子汉大丈夫,危急存亡之秋际要立即上。”

“使唤人还这么多理由。”柏子仁白了我一眼,拿起冬冬的寒假作业本,摇头晃脑,“这画啊,这画啊,——麦爻,是什么画?”

“去死!乌龙。”我哭笑不得,搞了半天,高手也是半瓶子醋。

太没天理了,我们两个大学生竟然做不出一道小学生的语文题。我心有不甘,上网去搜索,弹出的网页一看,更加自卑。居然有人在网络上求助他小学二年级的儿子的家庭作业,请写出《红楼梦》中名字含文房四宝的人物。幸好电脑前我坐着的是椅子而不是凳子,否则我肯定摔到地上去。还含文房四宝的人物!苍天,二年级那会儿我连《红楼梦》是什么都不知道。文房四宝能答出来就谢天谢地了。我仔细想了想,悲凉的发现我五遍《红楼梦》白看了,除了跟“砚”沾边的,其余三个我都不会回答。我把柏子仁叫过来,他看了问题也是倒抽冷气。我们同时咬牙切齿的抱怨,出这道题目的人肯定是个变态。

冬冬倒也乖觉,非常明智的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而是让我们帮忙想数学题。我本以为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能难到哪里去,再怎么说咱小时候也是混过数学竞赛的,虽然只拿了安慰性质的三等奖。我拿过题目,连草稿纸都没要,就想着口算哩。事实上也没用到草稿纸,因为我根本无从下笔。题目曰:三个店,其中有两个店做的一斤的饼,还有一个做九两的饼,只能用秤称一次,怎么判断哪家做的九两的饼。

我想了半天,看看柏子仁,他双手一摊,自己坐到了边上去思考。列了一大堆我看的眼蒂疼的式子,他开始正儿八经的算。我想了想,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于是群发短信。大家倒还够意思,多半都搭理我了。最逗的是我爸,小心翼翼的回复,这是测什么的?我看了大笑,我有一阵短信发不完,老喜欢转发心理测试短信,其中有一题是你饥肠辘辘的时候希望吃什么晚饭。我爸喜欢吃肉,所以选了红烧肉配白米饭;对应的答案是“你这个人非常花心”,好巧不巧这条短信我妈也看到了,结果可想而知,我爸一提起这事就哀怨的不行。

我回答他,这是在测智商呢。

我爸说,那就不用测了,我闺女都这么聪明,我这个当老爸的肯定脑子够用。

看得我,没脾气。

同学回复的答案五花八门,最绝妙的那位只说了一个字“吃”。我崩溃,回敬他,老大,你能吃出九两的饼跟一斤的饼的区别?他老实地告诉我,大概一个就饱了吧。另一个不甘示弱,答曰:一家家的问,终究会问到的。比较靠谱的答案有“取一家店里一个饼,切成两半,将其中一半跟另外一家店的饼放在一起称量”,我们想想,觉得似乎还比较现实。可是转而柏子仁又提出看法,题目中没说饼的密度均匀,况且切的时候也难以正好切的不偏不倚。我虽然觉得他是嫉妒别人想出了答案,故意吹毛求疵,但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只好先把这个答案留中待发。

有两个同学建

议将饼放在秤的两头,可惜题目提供的秤似乎不是天平。

“好了!”柏子仁放下笔,“先从一家店买三个饼,然后从另外两家各买一个,从三个饼中取两个,再从另外两个饼中任取一个加在取出的两个饼中,用秤称一下,几种情况分别推算出不同的结果。”

我听了在心中盘算,这样做似乎确实可以确定哪家店卖的是九两的饼。

“心服口服了,折服了?”他洋洋自得,“在巨大的差距和无情的事实面前,你是否意识到了现实的残酷和不容辩驳。”

“嘁!”我鄙夷,刚好我手机响了,我连忙查阅短信,又是一条答案:在第一家店取一块饼第二家店取两块饼第三家店取三块饼,放在一起称,看最后的重量比九斤少几两就是哪家店的饼位九两重。

金面佛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