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冬青[暗恋](19)

作者:商遥 阅读记录

冬青把手机按熄扔在一边,突出一口胸中一口大大的浊气,但是胸口的郁结久久不能解开。

安静、乖巧、温柔,做起事来努力、认真、踏实,又似乎对结果很淡然,还有笑起来的眯起的双眼,似乎有治愈一切的能力。

那是别人认识的冬青。

但另一个冬青会嫉妒,会贪婪,会在没有人的角落寂静地腐烂。

没有谁能讨得所有人的喜欢,没有谁完美得没有遗憾,树也是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抵触冷与黑暗。

每当冷静下来自己一个,冬青很难从这种冷清的心情里抽离出来,蛛丝千丝万缕地束缚着她的手脚甚至内脏一样。

冬青,你也是个俗不可耐的人。

她眯着眼睛,看到透过床帘微光暗淡。

如果这世界上真的有一棵全然生长在阳光下的树,应当是他吧。

“有时间常联系吧?”

冬青把头埋进枕头里。

可惜他们一个生长在云端,一个生长在沟渠。

第10章

进入三月,天气回暖,寝室楼下的枝抽出一丝半点的绿色。

和倪一鸿聊过天之后,冬青一直没打开过QQ。

因为那晚十二点多,冬青接到了专业老师汪老师的微信,询问她愿不愿意过来帮一个忙。

汪老师是冬青的设计课老师,他是毕业于某南方老八校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任教于江城,除了日常教书,偶尔会接一些工程。

这一次的项目离江城不远,是一百公里之外的山村的民俗改造。根据村庄书记的介绍,在政府的“美丽乡村”政策的支持之下,打算开发山村的旅游业。

现在的乡村建设是是一个大热门,冬青毕业设计就是与乡村建设有关,这次第一次接触到关于民宿改建的实践项目,错过之后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次遇上,但她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建筑学虽说‘学’字,却是一个实践性非常非常强的专业,项目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初期资料收集以后,冬青和汪老师,还有一位城乡规划的同学祝松明一起来到回潭镇进行深入考察。

他们从镇口的客运中心下了大巴。

小镇不算热闹,街边的门面有些灰黄。他们在住地落脚,项目负责人很快来接应汪老师,大概聊了聊这个镇子的历史人文,吃过午饭小小休息了半个小时,他们出发到镇子西边的河西村,那里就是本次改造项目的中心地带。

回潭镇名中带水,顾名思义,在这个镇子上曾经流经了一条充沛、涓流的水。

但这条溪流差不多已经干涸,冬青一行人去看的时候只看到了一条一两米来宽的河沟。水里脏兮兮的,绿色的浮植向一层膏油,水中垃圾堆积,能清晰看到方便面的包装、白菜梆子,甚至还能看到卫生巾、避孕套缠住水草在浅浅的水中招摇。

汪老师见多不怪。

负责人引着老师向前走了几步,冬青和祝松明两个学生亦丝毫不敢怠慢。

介绍人说,原来当年抗战时江城沦陷,这个小镇被短暂地设立为临时政府,现在荒废在此的村落,正是七八十年前小镇里最繁华的地方。

循些因河而设的老商业街道,还能依稀看到行驶而过骨碌碌的车辙,他们似乎能看到当年哒哒的马车,喧嚣闹市,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河鲜味道,听到贩卒叫卖之声。

“之前这条老街是最繁华的,挨着潭河,那时候的陆运不比现在呀,几乎物资都是从长江运过来,再沿着上游一路运到这个镇上来的。”

“那时候只知道重庆后方,西南大后方,哪能想到这个小镇还有过这样的殊荣?”祝松明道。

冬青笑了笑,“今天知道了。”

人行千里,才能见多而识广。

据了解当时镇上最大的地主姓邝,这一条商业街的商户几乎都是他家的产业。这位地主除了在本地做地皮的生意之外,还长长坐船南下到南京上海等城市,参与了不少洋货的生意,巧在这位儒商受上海的影响颇深。那时候上海的租借广布,尖券、圆顶等等西方的建筑元素随处可见。

回到回潭镇之后,地主在当地大石块堆砌的块体结构进行了改良。

建筑的下部还是传统的柱石水泥堆砌,而在高层顶部则是用了当地后山常见的竹木。老屋用特殊的材质创造出一种特殊异形的“欧式风”。用竹排搭成的尖顶搭配着敦厚的岩石墙体,大大小小的灰蓝或者褐红的岩石站立在地上,相对轻盈的竹排像是外伸出来的植物,从房子的上部生长出来。

同样传统的材料,一轻一重,一半按着尖顶样式,外伸的阳台,徐徐微风吹过的时候,行走在石板路上的人遇见另一个空灵的小镇。

上一篇:暖阳倾然 下一篇:潜水村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