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镜忌(1171)

作者:往生阙 阅读记录

比起顾忆柳,姜遗光淡然很多。

他又不是没碰过这种情况,原来还有他自己写的书里的鬼跑出来的事呢。

因为他对古语不算很了解,担心被看出破绽,问答时便十分言简意赅。

反而那渔人看他们不像常人,主动说了许多话。

和姜遗光读到的一模一样。

渔人所处时代为“晋”,此时算不得安稳,而据渔人所说,他的确是沿着小溪、穿过一片桃花林,又走过一处山洞才到了这个村庄。

这村里的人其实都不知是什么时候搬进来的,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从来没见过外人。

村民初见渔人十分惊讶,为了回答渔人的问题,他们还想要翻出祖辈流传下的东西来解答。

不过昨天没找出来就是了。可能有些人不愿意拿出来,也可能他们都忘了放在哪儿了。

渔人还发现了一点。

这一点,两个入镜人也发现了。

村里人全都不识字。

会说话,但不会数数,不认识字。

姜遗光一想就觉得没什么奇怪的,这些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彼此都认识,自家耕地自家吃,不需要买卖,也就不需要用货币,需要什么又缺了的,直接和人家换就是了。

这样一来也不必读书,只要会种地、会养蚕、会织布就行了。读书干什么?又不考功名,而且一个人读书就意味着少一个人干活,慢慢的,也就不读书了。

不读书,自然也不会珍惜书,许多书都破坏了。人们不会写字记录,所有事只能靠一代代口口相传。这无疑又给两个入镜人增加了难度。

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次死劫到底要他们干什么。

要把“桃花源”变成真正的桃花源吗?

姜遗光就提出,他知道村民们的祖先留下了东西,他想要看看。

村民们一阵骚动,最后真的把东西给找出来了。

书早就没了,那些楔了字的竹片片不知什么时候被当柴火烧了。有些丝绢也被拿去裁衣服穿,只剩下一个尺头还算完好的一块布,原本准备拿来糊窗户,现在姜遗光要,这户人家就忍痛让了出来。

渔人也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

阴差阳错下,这份分明是祖先留给后辈的传书竟然只有姜遗光一个外人能看懂。

顾忆柳看着那块略略泛黄的丝绢,轻轻叹息。

正是原来孟怀英她们发现的那卷。

是巧合?还是人为?

真的……有这么巧吗?

她问姜遗光:“上面写了什么?”

姜遗光眉头都皱起来了,似乎思索了一下怎么回答。

他先让其他人不要跟上来,示意顾忆柳和自己走到无人处,才问她一个问题:“你知道烂柯人的传说吗?”

顾忆柳不明所以,飞快答道:“我知道,有个樵夫上山打柴,发现两人正在对弈,便在一旁观棋,等他观棋完下山后发现山下已经过了一百年,用来打柴的斧头的木头柄都烂了。但……烂柯人故事和这个村庄有什么关系?”

这些村民的祖先似乎很希望后人记住他们的事,所以写的十分详尽。

他们是秦末战乱逃出来的一批人。但他们还有另一重身份,即受上峰之命,寻找“乱时之山”。

烂柯人典故出自南朝《述异记》,但早在该典故以前,就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有人认为神仙的寿命其实与凡人无异,只是他们的一天等于地上一年,神仙的一百年就等于凡间的数万年,所以神仙在凡人眼中才会长生不老。

又有人坚信,神仙的居所与凡间应当有某些交融之处,神仙可以通过这些地方进入凡间。

只要找到了这些地方,居住在这里,虽然不能达到“一日一年”的效果,但也能叫时间变得更慢,也算得上延寿了。况且,若是真的找到了,岂不是证明世上真有神仙吗?

有神仙,就有长生。

神仙要么住在山里,要么住在海中,必然是远离人烟处。凡神仙所居处,因仙力澎湃,必然与其他普通山脉有所不同,春秋冬夏随心交替,昼夜不分,故称“乱时之山”。

为求长生,秦皇派出不知多少忠勇之士,寻找乱时之山。

这儿就是先祖们挑选的“乱时之山”,因为他们发现,住在山中的人显得年轻许多。他们当中有人会摸骨,绑了几个验了骨龄,发现果真比应有的岁数更年轻些。

只可惜,等他们找到想回去禀报时,秦皇殁了,秦二世登基后荒淫无度,对长生一道嗤之以鼻。

他们就没回去,而是在此地定居了下来。

他们手中也有九鼎之一的线索,利用鼎上阵法,在乱时之山的山林中建了一处祭台,又把房屋也排列成阵法。同时又将这座山和外面的道路彻底封了,从此以后,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

先祖们想得很好,他们认定秦皇一定会复苏,他们要守着此地等陛下驾临,于是不断给后人留下警示,想把祖训传下去。

谁能想到,一代又一代,还是失传了?

说到此处,姜遗光和顾忆柳都明白了。

那一处祭台,就在林中。

顾忆柳声音颤抖地说:“我在坑底下摸到一扇门,推开以后,我们就到这儿了。”

乱时之山……真的存在这种地方吗?

姜遗光看出她的心思,道:“这是在镜中。”

镜中发生什么都不奇怪,不要奢望镜外也有这样的地方。

顾忆柳叹气:“唉……我就是想想。”

她把姜遗光刚才说的那一长串话倒回去,突然瞪大了眼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