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番外(85)
【强大的后援保障,甚至让山上的救援人员能够吃到雪糕。】
说到这里,姜海蓝不由得笑了笑。
她拿出手机,戳开相册,翻出一张照片给直播间的观众们看。
【这是当初救援时留下的一张照片。】
黑色的山脉,左边是红色的大火和烟雾,右边则是一条长长的蓝色灯带。
【左边是山火,右边是上山运送物资的志愿者们头上戴着的头灯。】
【山火无情,但我们的军民组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火长城!】
这张照片带来的震撼,不分古今。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能不为之动容?
姜海蓝很是感慨,【我也算是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2]这句话的力量。】
她顺手翻出了一个帖子。
【真正救援灭火的力量是消防官兵、武警部队,是他们站在了第一线,云州森林消防提出了“以火灭火”,最终取得了胜利。】
帖子上是几张照片。
几辆绿色的大车,两旁围满了挥手的人们。
红色的小旗子在人们手中挥舞。
穿着橘色衣服、戴着口罩的男青年坐在车上,同围着周围的人敬礼、挥手、比心。
……
姜海蓝笑道,【这就是每次救灾之后,大家喜闻乐见的,当地群众自发送别、硬核投喂的场景了。】
她笑盈盈地解释道,【每次救灾,洪水、地震、山火,都是我们的解放军冲在第一线。救灾完成后,当地群众感念英雄们的付出,会自发组织送别,投喂各种东西,西瓜啊,鸡蛋啊,饮料啊,据说连半扇生猪都有。】
【当然了,部队是有纪律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表示你有你的纪律我有我的办法,非得把食物投喂给英雄们不可。】
【为此还流传出救灾的战士在救灾中没有受伤,反而被群众抛上去的一箱矿泉水砸伤的故事。还有有经验的老兵们回去时会坐在车的里面,因为坐外面会被群众满满的爱所伤的传说。】
姜海蓝的声音中带着笑意,更是满满的骄傲。
她没有讲战士们为了灭火做了什么,她只讲了了不起的江城人民凭借强大的组织能力做好后勤工作,只讲了火灾之后当地群众送别救援官兵时的盛况。
可已经足够让天幕下的人们了解到这是怎样的军民情。
古往今来,“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都是百姓对军队的最高待遇!
——
秦朝。
嬴政心里又是震惊,又隐隐有一种“终于来了”的预感。
从姜海蓝直播以来,他早知道天幕上的那个“政府”与众不同,他们格外看重百姓。
姜海蓝给看的那几场战役,不仅让他看到了那个男人的神操作,更看到了那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如今,姜海蓝无意识地亮出了“刀锋”,让他看到了军队不止是打仗厉害,他们竟然还走在了灭火第一线!
嬴政不能理解。
但不妨碍他意识到姜海蓝所讲的这个故事,会在民间掀起怎样的风浪。
汉初。
刘邦将嘴里的草根吐掉,眯着眼睛重复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伐无道诛暴秦,他刘邦在反秦中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各县父老、豪杰们的拥护,三秦之地百姓们为他们送来牛羊酒食慰问。
但……
天幕上的那支军队,竟然被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刘邦坐直了身体,如果那支军队真的能够将这条纪律贯穿始终,那百姓们拥护军队是必然的。
军人若是保护百姓,若是不伤害百姓,百姓又如何不“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琚”?
可是他想不通,天幕上的军队缘何能做到如此?
汉武帝时期。
霍去病转向卫青,“舅舅,”少年将军脸上情绪复杂,“我没有想过……”
史书之上写孙武千里奔袭、五战五捷,写白起出奇制胜、威震六国,写韩信“战必胜,攻必取”,无一败绩……
或许将来还会写他霍去病。
但史书上不会写,哪一场战争的胜利归功于在后方做好强大后勤工作、为了打仗而牺牲良多的黔首!
天幕上却说,“淮海战役”——虽然还不知道这是一场怎样的战役——它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霍去病深知,战役的胜利,必然是因为将领指挥得当,战士们英勇杀敌,可天幕上着重表功在战役中做后勤的黔首!
正如姜海蓝着重夸赞了在灭火中做后勤的江城人民!
卫青亦很是动容,为那张红色大火与蓝色灯光对峙的图,为姜海蓝口中的军民之情。
见霍去病有如此一说,他颇为欣慰,温声道,“即便是现在,能够打退匈奴,确实应该感激大汉子民。”
他们自然应当感念陛下的力排众议、坚定不移,但亦应当感念数年来为支持对匈奴的战役,为粮草、战衣、兵器、马匹等等而做出牺牲的大汉子民!
纵观古今,哪一场战役的背后,又没有一国子民的牺牲与支持呢?
刘彻本人自是很清楚这一点,他爷爷他父亲为什么不打匈奴?
是不想吗?
不,是因为国力不够强,打不起。
如今他能够硬杠匈奴,不是说他性格强硬,他爷爷父亲性格软。
而是几代人的积累,攒够了财富,让他能够支撑起对匈奴作战的物资。
没有强大的后方做好后勤工作,打胜仗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