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锋(16)
老师掂了掂铁饼,学着于乔上次抛出的手势:“你是这样抛出去的。你这样,不是把铁饼推出去,是把它甩出去。铁饼是从你手的外侧出去的,借助的是你手臂抢一圈的惯性。”老师右手抓着铁饼,指了指小手指那一侧。
于乔嘴唇有点干,看着老师的动作,确实和自己很像。她心里反问:难道不是这样吗?
俩人对视了,这位体育老师有点得意:“我年轻的时候,拿过市里铁饼冠军。”于乔张大了嘴,表情有点夸张。
隔着铁丝网,包括看到比赛停了下来,裁判在和于乔说话,离得远听不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张牙舞爪地揪着铁丝网,就差四脚爬上去了。
“正确的姿势是这样——把铁饼往拇指的方向握,出手时,铁饼从这出去。”他又指了指右手虎口处,“是推出去,不是甩出去。但是推出去的方向要掌握好。这样——”
说着,裁判做了一套投掷动作,行云流水,如果忽略他伸开手臂时,不经意间露出的红秋衣和白肚皮,这动作堪称完美。
果然,他只使了三分力气,铁饼就轻飘飘地飞了出去,像一张印度飞饼。
于乔再一次从土里扒出铁饼,她只有一次机会,要转换发力方法,又要掌握铁饼出手的方向。
身形墩实的四年组女孩已经投完了三次,她对其他选手的比赛结果不感兴趣,正在穿衣服,准备离开场地。
于乔谨记裁判传授的动作要领,再次转身、弯腰、翻手腕……铁饼出手的一瞬间,她用食指根部往前推,果然用上了力,铁饼装了推动器,飞出去老远。
两个学生扯了尺子跑去测量——第一名。
于乔深感意外,还没来得及跟裁判道谢,身后有一股强大的推力把她裹挟住,她趔趄几步才站稳,包括——她唯一的观众冲过来,从背后给了她一个拥抱,差点挂到她身上不下来。
“第一!第一!”包括在荒地里转了两圈,边跑还边喊。
陈一天来了。他晃进操场,看到跳高的、跳远的、二人三足的……到处是一小撮一小撮的人。还有啦啦队、观战的,都穿着同样的蓝白校服,眼花缭乱。
他躲着比赛的人群,走上看台,坐在没人的角落。
太阳晒得水泥台阶热乎乎,陈一天坐下就不想挪窝,冷眼看着操场上的吵闹。
主席台时不时有广播:“参加乒乓球折返跑的选手,到检录处检录。参加乒乓球折返跑的选手,到检录处检录。”
各类目的检录信息播了四五条,还是不见于乔的身影。陈一天又不知道她报了什么项目,身边往来的人他都不认识。
“薛老师,您喝水吗?”是一位家长。
“噢!谢谢!我不喝。”这声音有点熟悉。
陈一天巡声望去。他和于乔的班主任隔着一个看台出口,出口有斑驳的栏杆,油漆的蓝色已经被晒成了灰色,一摸就掉渣。
薛老师穿了一件深粉色拉链卫衣,在水泥台阶上站着,格外惹眼。
旁边递水的那位,大概是五年二班学生家长。
他绕过看台出口,走到薛老师一侧:“小丫头一定要我来。”
广播里传出女声:“《致短跑运动员》,作者:六年四班朱晓曦。致短跑运动员,你们身似箭,你们心似火,你们挥洒的不是汗水,是青春,你们收获的不是奖牌,是自信。”
女声稚嫩又高亢,陈一天的话被淹没了,薛老师大概没听清,两人在这首打油诗中静默伫立,只能等广播结束再交谈。
陈一天听着这并不愉快的赞美诗,心想:这种诗我半个小时能写一打。
广播结束,操场上一声发令枪响。
好多孩子和家长挤到看台最前面,扶着栏杆往下看。
薛老师和陈一天也跟着看过去。
操场的跑道被人为分成四段,每段站着一排运动员,发令枪响,第一排已经涣散了,看台上加油声随即响起。
转瞬之间,第二棒也涣散了,第一名和第二名距离很近,与第三名拉开很远距离。
陈一天发现薛老师很紧张,大概有点近视,觑着眼,不由自主地往前迈了两步,跨下一级水泥台阶。
陈一天也跟着走下来。
第三棒是弯道,原本领先的那一组在内侧跑道,虽然第二名拼死提速,终究不占地利,被落了五米开外。当她跑到第四棒跟前,脚脖子明显软了一下,递棒的动作就缓了一些。
第四棒往后跨一步,稳稳接住落下来的接力棒,调整重心,重新起跑,窜了出去。
接力比赛分高年组和低年组,高年组的比赛,远远看去,身形高矮都差不多。
尤其是女孩子,腿上套着麻袋一样宽大的校服,窄窄的肩膀,后背别着宽宽的白底红字号码牌,站在看台上,大概只有亲爹亲妈能认出来。
饶是如此,第四棒的女孩子也格外惹眼一些。她起跑并不快,几大步迈出去,胜似闲庭信步。
领先的那一组第四棒绝尘而去,她也没有奋起直追的意思。
观众都不淡定了,有必胜的呐喊,有懊恼的叹息,大人和孩子的声音汇成一锅粥。
1998年,新乐小学秋季趣味运动会,高年组女子4×100米接力赛,最后一棒出现了惊天大逆转。
前三棒屈居第二的五年二班,在第四棒跑到1/3处时,女选手于乔奋起直追,以加速度超过第一名,冲过终点线,并且,在终点线后又跑了50米,速度才慢慢降下来。
全场沸腾。
陈一天在喧嚣中呆立着,眼看薛老师转过身来,泪光莹莹看着他,说了句什么,看他没有反应,扭身消失在看台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