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秋一笔谈(68)

作者:砚丞书 阅读记录

爱国之心他有,救国的想法他也有,但有时的行事手段就不大令人苟同。

第一个不苟同的就是他的老父亲,郁老爷子。

老爷子一向深仁厚泽,是位彻心彻骨的正人君子,他十分看不惯自己儿子那爱四处拈花惹草到处留情的下流行径,他一气之下跑广州去了,眼不见为净。

郁桓生娶妻那日他因实在抽不开身,没来得及赶回来参加儿子的婚礼,于是修家书一封,让郁桓生好生善待儿媳妇。

没想到郁桓生婚礼第二天就撇下自己妻子跑了,消息一传到郁老爷子耳朵里,老脸实在挂不住,气得手里的一把杵杖快把地面戳出一个窟窿。

郁二少爷虽然有时会犯浑,但在外人面前还是得保持仁矜的君子之风,时不时借用文人笔杆,大力倡导“文明,人权,法制”等先进民主思想,得到了一票青年学生的拥戴。

大事面前他也从未出过丝毫差错,郁二少爷做事向来有两手准备,有备无患。

但最近,他手底下的军队里出现问题了。

郁二少爷手底下的士兵有一部分出身草莽,当初剿匪时,郁二少对其“好言相劝”,一番舌灿莲花,在他们权衡利益之后纷纷归顺了他,但土匪终归是土匪,即便是被招安了也是难移本性。

以前他们烧杀抢掠,到了这会儿顶多摘掉了烧杀两个字。

郁二少手底下养了这样一群兵痞,他也很是苦恼。

前阵子他父亲派了个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军人过来,此人姓李,他正好可以把这群兵痞交给这位李军长,让他重整军纪。

李军长为人刚正不阿,对待手底下的兵向来铁面无私,没几天就将那群毫无纪律性可言的士兵整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这边李军长刚做了黑脸,转头郁二少那边再唱一出红脸,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果然效果拔群。

但没想到这群兵痞安分没两天,就又现出了丘八本色,这次居然犯到了郁二少的头上来。

……

这两天郁二少的心情大为爽利,近来也不怎么外出勾搭花花柳柳,得了空就在自家花园里赏花浇水,或在书房里看自己的夫人练字。

倪绾真是诚惶诚恐,提笔悬腕时战战兢兢,时不时偷瞄他一眼,心想这人怎么忽然修身养性,闲居在家了,只是他在这里她无法集中精神,反倒影响她练字。

她才写了一会儿就搁笔了,郁桓生以为她写好了字,利利索索地从榻上坐起来,走到书桌旁,一眼瞧见上面才写了两个字。

他说:“看来是二爷打扰到绾绾练字了。”

这声绾绾,叫得她心头微微颤动不止。

除了她父亲母亲,以及姑姑和姑丈,再没有人叫过她这个名字,她以为,也不会再有人这么叫她。

她一时沉浸在思亲的情绪和回忆里出不来,恍恍惚惚的感觉脸颊被什么东西碰了一下,像滴在心头的晨露,她回过神来,正好看见他把手放下。

倪绾恍惚着,心似钟摆,一晃又一荡,她呐呐开口:“我原本打算出门……”

“也好,成日家在屋里待着,人也生出几分霉味,”郁桓生嘴角一丝极淡的笑意,说:“我陪你。”

“……”

郁桓生一身墨青色长袍,领子上描着暗纹,而倪绾身上那套旗装是淡青色,一模一样的暗纹,一个清朗爽举,占尽风流,一个灵秀玉润,落落大方。

无论是人还是衣服,都是明明白白的天生一对。

郁桓生陪着倪绾刚走出门口,身后就有人追了上来。

追上来的人是谢秘书,他在书房里找不着他,听管家说二少陪少夫人出门,正往门口去了,他急急忙忙地就往门口跑过来,说:“二爷,李军长找您有事,已经在您办公室里候着了。”

郁桓生点了下脑袋,转头看向身旁的倪绾,正待开口——

她却先说话了,“二爷的正事要紧,我出门不过是随便逛逛,有平儿陪着就行。”

眼下外头正乱着,郁桓生不放心,明面上点头答应着她,一扭过头就朝周副官撇了下脑袋,示意他偷偷跟着,周副官接到指令,利索地跟了过去。

郁桓生回屋里换了身西装才出门来,去了军部办公室见李军长。

李军长这次是为了之前重整军纪的事情而来,他站在郁桓生面前,报告着昨天夜里发生的变故,“这里面有一帮人由始至终不服管,昨夜出逃似乎是打算重操旧业,不过今早已经让我逮了回来,该如何处置,请二爷定夺。”

郁桓生坐着,略微一想,说:“既然人是李军长捉回来的,该如何处置自然由李军长来决定,我进来事情多,无暇过问,这件事还得劳烦李军长亲自负责。”

被信任的感觉让李军长受到了莫大的鼓励,起先他还客气的推三阻四,见郁二少爷如此坚持,他也就勉强答应下来。

……

今天的天气很好,很适合出行。

温和的日头洋洋洒洒地眷顾街头巷尾,如此安逸平和,像她记忆中母亲看她时的眼神。

倪绾出门也不是想买什么东西,她就想在街边上随意地逛,听着由远及近的叫卖声,看着人来人往,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只会躲在书房里练字的少夫人。

不过街上人一多就害苦了周副官,跟近了容易被发现,跟远了又怕把人给跟丢了,他只得上蹿下跳跟猴似的,确保前面的二少夫人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

但是今天街上的人实在是多得有些不可理喻,他跳起来刚落地就被前面过来的人接二连三地往后撞,撞得他晕晕乎乎,等他再看时,发现他把少夫人跟丢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