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于小姐不嫁人(2)
作者:北风三百里 阅读记录
#你们人质出身,还这么傻白甜啊#
02.
袁野阔自幼随父出使邻国,又因朝中交恶成了人质。
19岁那年,他终于找到机会回朝。
路过敦煌时,袁野阔遇一舞女,柔弱无助,与他细诉辛酸过往。
袁野阔:“造化弄人,你我都是身不由己。”
然后袁野阔就带人把她抓了。
#我们人质出身,还真当是傻白甜啊#
03.
由于反派搞事,两个冤家再睁眼,双双来到八十年代的敦煌。
丝绸之路已经荒芜,莫高窟也被废弃。
取而代之的,只有戈壁上立起的敦煌研究院。一帮知识分子为爱发电,穷得家徒四壁。
起初,姜乐流只想吃瓜:摇钱树在上,他们不会摇,绝望。
而后,姜乐流撸袖子开干:算了,我上!
若干年后,当地的父老乡亲:
“电视上那个女企业家,不就是县城老姜家的姑娘?她家以前又穷又窝囊……”
研究院的退休老同事:
“诶?小姜旁边那个年轻外交官,不是当初一直在找文物,以证袁家忠良的…小袁?”
#他们都不看好你,我偏偏要替你争气#
『起初一个为钱,一个为名
最后为钱的倦了铜臭,为名的无意虚名
八瓣莲花已化土,人间大梦一场空
逍遥去也』
📖 【要嫁人】 📖
第2章 绍兴初见(一)
◎拖下田埂◎
【上卷 要嫁人】
于曼颐第一次见到宋麒,是从于家大宅二楼的窗户。
那扇窗户的形制很独特,于曼颐晚年被学生带着去参观于家祖宅时,听讲解才知道,那栋窗户的造型是为了挡住正厅来客朝上看的目光,同时也让于家女眷们保留向下窥视的权利。
的确,于家大宅高墙深深,哪怕外面换了天地,南方乡里仍是摆不脱旧时代的传统。于家的女儿们守着祖辈深居简出的规矩,而大厅里天南海北的客人,显然比来交租交粮的佃农更让人心生好奇。
虽说大门难出,但于曼颐也没觉得日子无趣。于家女儿多,聚在院子里扑蝶,喝茶,读书。
于曼颐小的时候爱去爬假山,从假山可以翻到另一座院子,可惜后来给三妈瞧见了,她叫人把假山顶敲掉一块,还罚于曼颐在书房里跪了两宿,她就不再敢爬了。
于家老大信佛,老二体弱,三叔有当家的迹象,这造成了三妈的泼辣。于曼颐是老四家的,她妈生她的时候就没了,她爸投身学生运动,死在狱里。于曼颐无父无母,只能过继给一直没有儿女的三妈。
三妈不想要她,三妈想即便过继,她也应该过继个男孩,这样能为她的丈夫继承家业增添筹码。毕竟,老大信佛,但可以还俗呀。老二病重,但万一痊愈呢?三叔的继承权并不稳妥,这让三妈感到焦灼,并把这焦灼发泄在于曼颐身上。
偏偏于曼颐丝毫不懂她的焦灼,她从小就不懂忧愁,不长记性,不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任何问题。她总是果断地认错,下跪,挨罚。
三妈不知道有下人会趁着夜色给三小姐送吃的,老二家里的老幺也会给她送活血化瘀的药膏。她只是在每一次看到她挨罚之后若无其事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心想,那么容易死的父母,怎么生出了命这样硬的闺女。
三妈的焦灼停止在于曼颐14岁那年。她有一个远房的侄子来投奔她,长得一表人才,出口成章,深得她公公的喜爱,并决定资助他去国外读书。为了让这场资助更合情理,于老爷决定给他定下和于曼颐的亲事,等他毕业回国,两个人就成亲。
表哥的确是一个很好看的年轻人,好看而年轻,穿着乡里的长袍,白净的脸,温和的表情与举止。于曼颐和他在花园里遇见过几次,他向于曼颐示好。两个人躲到假山后面,他慢慢推开她的袖子,看到他表姑打出的伤痕,表情也着实不大认可。
他替她推开膏药,略带冰凉的指尖划过她的肌肤,于曼颐身上有难以察觉的战栗。她并未接触过异性,表哥就是她接触的第一个异性,也是这个宅院里第一个体贴她的异性。于曼颐根据她看过的戏本,认为这就是古往今来闺秀们寻求的爱情。于是当于老爷叫她过去,询问她的想法时,她说她很愿意。
这是于曼颐第一次显得“上道”,三妈欣慰极了。从那天起,她就对她越来越好,甚至会给她攒出嫁的东西,把她拉到闺房里说悄悄话。
于曼颐觉得这都是表哥为她带来的,她越来越爱他,也越来越期盼他的归来。虽然他出国后从未向于家寄信,但于曼颐坚信,等他回来,他们两人就能开始美好的夫妻生活,就像二叔闲时向她描述的,她早死的父母一样。
于曼颐等着她表哥回来娶她的第二年秋天,宋麒出现在了于家大宅的堂厅里。
那年外面应当是发生了大事,每天都有人上门拜访于老爷,有求他筹款的,求他办事的,求他做公道的。
宋麒的来意与别人没什么太大不同,他和他的一名同学正在上海读书,要办报,需要一笔钱。他的同学是绍兴人,说自己认识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乡绅,或许可以去求得一二。
于老爷礼貌地回绝了他们。他不认为这些学生能掀起什么风浪,即便之前有过一些,也是巧合。中国如此大,被现代思潮洗礼过的学生和工人却如此少。这只不过又是一批以卵击石的孩子罢了,就像他那可怜的死在狱里的老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