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1951)
作者:暮予 阅读记录
没想到赛程安排是项目结束就撤离,回原单位隔离休整。
他俩要是提前来了就跟不上管队内的人了,于是只能作罢。
“有个上四周跳的,但毛病太多了,练得问题太大了,技术一开始就是错的。”于谨看到一个小女孩,13岁多,这次跳了四周,只是摔得稀烂。
如这样的也有俩。
于谨纳闷的是:“怎么不学丛澜的技术?”
花滑的官网上有单开的技术页面,各个难度的要点都有视频,当年出这一套教学内容花了他们不少时间和精力。
丛澜的训练节奏都因此被打乱,拍摄期间反复地录制,折腾她不轻。
倒也不怕训练方案泄露,技术是技术,其实大家都知道一个标准的动作要怎么去练,问题是如何练出来。
数学书就在那里,参赛资料大家都可以找到,但不是谁都能学得懂看得明白写得出来,考场发挥也各有高低。
教材是教材,担任了指引的作用,能不能成功还得看许多因素。
包括视频里于谨他们给出的训练方案建议,那也只是普适性的,需要根据不同的人作调整,这些都得靠自己的教练去把握。
学四周跳的很多,特别多,还有录了视频发网上成为小圈子里的小网红Jr的。
于谨他们都刷到过。
尤其是见到沈韫玉出难度,瞎练的人激增。
于谨还给某个视频评论过“练错了别揠苗助长先练基础”,三周跳还没搞明白呢就在练4T,他都看不过去。
结果还被人家长用原账号给怼了,说“你就是看不得我孩子有出息这么快出难度”。
于谨:???
你出难度不就是想进国家队吗那最后不还是得我教?
世一的教练,这点自信还是有的。
没多久就被其他冰迷发现,然后闻讯赶来,调侃这位是于谨,家长你先认认清楚。
对方立刻滑跪道歉,还私信问于谨是不是觉得孩子有出息也想拉去国家队?跟沈韫玉比也不差吧?
于谨:……
这次十四冬的Jr和Novice组别,跳跃揠苗助长的情况非常严重。
虽然Novice的人不多,冰舞双人更是只有个位数参与,但单人挺多的,男单和女单的人数都破了30。
十岁上下的小孩子,早期练习单人的会更多,是在之后的年龄段里由于身体素质、伤病的变化,转向双人冰舞或者放弃花滑的。
Jr的自练四周跳很普遍,大多数都是仗着未发育身体硬拔,男单和女单都是。
还出了二十多岁的男伴与十三岁的女伴组双人这种可笑局面,隔壁双人组教练看了一眼就气笑了。
不过,囿于年少组的关注度较低,宣传重点也没放在这上面,关注到这些的人不算多。
也就是操心的少数冰迷在盘梯队建设时,特意去看了看。
更多人就只看Sr了,毕竟,沈韫玉她们这群年龄不够但技术拔尖的,这次是直接比Sr配置。
Jr和Novice就更没看点了。
·
好消息是隔日的核酸都没出问题,桑莹她们被赶紧放了出来,继续走接下来的比赛流程。
个人单项正式开始这天,赛场周边的观战席已经撤掉了,这次也没运动员在场边看比赛,因为每个人都要在今日出战。
五天比四场,沐修竹在今日尚未感到乏力,昨天他休息得很好。
于谨:“那就好。”
其实于谨也不舍得让沐修竹这么累,平昌的时候他就上了两次,但那会儿孩子年纪小伤病也少,三四年过去了,再连上团体和个人,看着挺累人的。
只是,沐修竹现在男单一哥,团体赛将会是花滑的首块金牌,他们很需要这枚牌子。
于谨总觉得有点对不起沐修竹。
在丛澜和沐修竹之间,于谨的选择从来都是偏向前者。
就比如团体赛,女单不上丛澜,桑莹慕清晖或者到时候的谁,连续比两场,换人的名额就可以给到男单,这样沐修竹既能拿牌子也比较轻松。
可话又说回来,于谨想让沐修竹上场,是因为团体赛的排布最有把握夺金。
他不知道沐修竹比单人的时候会不会出现意外,导致成绩滑落,起码在团体这里面,风险均摊了以后是最有可能拿到金牌的。
但也正是这点,让教练组吵得不行,谁都想乘着冬风,谁都想蹭上这趟名为金牌的列车。
沐修竹:“教练我去啦!”
活泼欢快的小沐压根没想这么多,教练让他上,那他就上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