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番外(52)

作者:春山有信 阅读记录


曹操目露赞赏,他的四子文才最是敏捷,一下子便发现不同:“不错,这词句倒也清丽,子建,你届时仿作一首,不,三首,看那李白比起我儿如何。”

曹植:……

爹你不会是觉得自己写的比不过所以才让我写吧!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刘彻玩味着诗句,仿佛能看到那花露凝香的妃子情态,不觉心生神往,想这李白不愧的水镜盛赞,写美人独具一格。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汉宫说的是大汉吧!后面的飞燕是汉宫的美人,朕怎么没见过?”

咳……底下的大臣不自觉咳嗽一声,已然知道自家陛下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想必是后代哪位陛下的妃子,故而如今不得见。”为避免冷场,有人谨慎地开口,说出自己的揣测。

刘彻道:“这飞燕能名传后世,想必也是个美人。可怜飞燕倚新妆,岂不是说我大汉的美人比不上他唐朝的贵妃?”

众臣:……

这比不比得上难道是很重要的事情吗?!

唐朝。

孟浩然目露赞赏频频点头:“先写贵妃美貌,再述君王盛宠,最后将牡丹、妃子、君王合于一首,独具匠心,李太白果真高才!”

上官仪对这三首诗真是越看越喜欢,他行走宫廷,也要写些应制诗作,却没见过有谁能将应制诗写得如此自然,不见斧凿痕迹。虽是抑神女、飞燕而扬贵妃,却毫无谄媚之态,仿佛当真是欣赏一个绝世佳人一般,潇洒从容,这李供奉不愧是一等一的诗人。

太极宫。

李世民倒没像其他人一样对李白的诗大加赞赏,他内心刚压下的忧虑又泛起来了:若李白果为当世大才,皇帝的做法便是轻视了他;若是俳优之类人物,一个贵妃,一个吹吹捧捧的文人,那皇帝又岂是圣主明君的样子?

长安院落。

李白并不知晓自己的诗在各个时空引起的波澜,只敛着神情暗自思忖。

他是商人之子,无法科考,故而只有举荐这一条路,他为此拜谒过许多人,也曾在长安潦倒,路上颠沛,如今幸得贺监举荐、天子垂青,能有入仕之机,大道就在眼前。可如水镜展示,陛下似乎只让他作诗,那他的报国之志……

【《清平调》三首严格来说应该是应制诗,皇帝专门让他给自己的宠妃杨贵妃吹彩虹屁的。可李白是谁?大唐顶流,盛唐诗坛第一人,粉丝从唐朝排到2023年,他写的应制诗能是应制诗吗?那是仙品!这几首诗能历千年而不衰,当然也能征服当时的天子。】

众人虽听不懂大唐顶流、粉丝之类的,但并不妨碍他们理解这是在夸李白。他们又惊又疑,《清平调》三首美则美矣,但也没法和前面的《归园田居》、《短歌行》比啊!更别说还有那楚国的屈子,这李白凭什么能得到后人这么高的评价?

但这惊疑的人不包括杜甫,听到自己的偶像在后世这么有名,杜甫他早已经喜不自胜。

没错,李白就是大唐诗坛第一人!

可这样的才士自己竟然还无缘得见,真是太令人遗憾了。杜甫小小地心酸了一下,在心里盘算着自己与偶像的距离,开始思考是不是尽早结束齐赵之游,赴长安拜访一番。

【公元742年,大明宫的大门终于为李白敞开,大唐最尊贵的天子唐玄宗辞辇步迎,接见于他。当年唐太宗见吐蕃使者,尚且还是坐在辇车上,唐玄宗竟然下辇,站起来迎接李白,这是多么大的礼遇啊!】

被拿来对比的李世民总算是露了个笑脸:“礼贤下士,该是如此。”

这皇帝还不算昏聩。

李隆基面露自得:“李太白名满天下,朕辞辇下迎礼遇于他,便是给天下才士做榜样,这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话虽如此,但嘴角却是忍不住上扬。

高力士见状迎合道:“陛下礼贤下士,那曹操欲效仿周公,可见得陛下对李供奉的礼遇?陛下此举想必也将传颂万代,为历代明君礼贤的典范!”

“说得好,朕不仅是要给天下才士看,还要给后世的君王看!”

“陛下英明神武,自是得后世仰望。”

长安城中,李白的庭院里已然多了一个人,赫然便是那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贺知章。他此前一直向皇上举荐李白,皇上闻之也有意动,贺知章浸润官场,知道此事八九不离十,便放心了大半。

他性情放达,颇好杯中之物,今日听说市坊有好酒,正欲趁闲出来寻觅一番,便看到了水镜里的种种,尤其那《清平调》三首真是令人读之齿颊生香,当下也顾不得寻酒了,直接便来到了李白的居所,此时听得水镜叙述李白入宫后的种种荣宠,当即笑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