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番外(292)
作者:春山有信 阅读记录
喜中奖的卫青本人:???
“咳……陛下,您还是别开臣和去病的玩笑了。”
他顶着压力开口,实在不明白自家陛下的思绪转换怎么可以如此之快。
“这怎么是玩笑?”刘彻很不高兴:“朕设奖表彰去病封狼居胥的功勋,激励后人,这是垂范后世的好事!”
再说,外邦都能设奖,他也能设。他当真认真思考了片刻:“朕觉得辛弃疾能得这个奖。当然,前提是他得遇到个好皇帝。”
比如像朕这样有雄心壮志、知人善任的好皇帝。
众人:……
好想告退,这未央宫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屠呦呦女士我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她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堪称“三无”学者。可正是这样一个人,穷尽毕生心力,研发出了以青蒿素为主的抗疟药物,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
她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中医药的力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由她在2022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改变而成、并由她本人亲自审定的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与此同时,水镜正中央出现几个大字: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在字的左下方,还绘着一株青绿蓬勃的小草。李时珍等人一眼便认出,那株草正是他们很熟悉青蒿。
“等等。”
从不是诗文的失落中恢复过来的苏轼突然反应到什么:“屠呦呦,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屠呦呦不会是青蒿素的命定之人吧?!”
苏辙:!
“不说不觉得,一说还真是……太巧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株《诗经》里的小草,本来便有人说是青蒿。一时间,屠呦呦仿佛在苏轼兄弟面前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
东晋。
葛洪咂摸着水镜上那个陌生又熟悉的名词若有所思,一旁的妻子鲍姑看着丈夫的样子温声问道:“相公在想些什么?”
葛洪回过神来笑了笑:“你知道,我想编写一部方略,以备世人亟需,其中便是要收录治疟之方的。青蒿可治疟你我都知晓,屠呦呦此番也是沿医药之惠泽,为医者扬名。只是这青蒿素到底为何,我一时倒有些想不透。”
“想不透便不想。”鲍姑温声道:“左不过是治疟的方子。看这文题,楚姑娘后面八成是要讲到的,你又何必在这儿瞎捉摸?”
“娘子说得是。”葛洪摆摆手,看向水镜:“这位屠呦呦,谦虚啊。”
鲍姑明白丈夫的意思,跟着点点头:“是啊,治疗疟疾,拯救万民,于天下人来说,岂止是一小步。”
更何况水镜里说的万民,是全人类。
【这篇课文有一点点长,和我们最开始学过的《喜看稻菽千重浪》比较类似,部分采取的是小标题的形式,我给大家稍微梳理一下。
课文的第一部 分是引言,这是屠呦呦女士在颁奖现场的演讲;后面则分为五个小标题,分别是“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中医药学的贡献”,叙述了从探索、发现青蒿素到青蒿素的研究成果以及近年来中医药学的新贡献。】
楚棠一边说一边将各部分的原文快速地贴了一遍,许多人第一次觉得自己过目不忘的技能似乎有点失效。
“微之,你看懂了吗?”白居易问身旁的另一个学霸。
元稹摇摇头:“说来惭愧,我尚未来得及看完。”
“我也是。”白行简僵硬地点头。
放得快是一方面,没太看懂也是客观的。
“若说文辞,倒是比《故都的秋》平实许多。”
白居易表示自己说得很克制,这都不是平实了,简直是直白!当然,直白他们也看不懂,白居易将这归咎为隔行如隔山以及后世的陌生名词太多了。
“这篇文章的文辞风格与《喜看稻菽千重浪》倒有些许类似,和楚姑娘平时的语言习惯也更接近些,这应该便是他们的惯常文风?”
元稹略略回忆起第一堂课的只言片语。
白行简点头表示同意:“郁达夫距离楚姑娘生活的时代到底有一些时日,语言变化是很快的。”
他平日作传奇也比较留意民间口语,对这方面倒是颇有体会。
“况且这是医学,《故都的秋》是……文学,隔行如隔山嘛,医典的语言确实得更平时些。”
上一篇:提瓦特现代游览指南[原神]
下一篇:是的,都是我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