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晚钟遥遥(105)
作者:吃一整天 阅读记录
……
“秋君怎麼懂這麼多地理知識呢。”
這下觸動瞭盧文秋的話匣子,他想和她大談應試教育之利弊,想想還是算瞭,便說道:“也算是一點興趣吧,和歷史有關的東西,我都感興趣。”
“感興趣真好。”她笑道。
他們來到瞭函館的圖書館。盧文秋心中早列好書單,於是在自助機前一通奔走,又借著早先的預約,搜羅來一大摞孤本的複印件。
其實論文提綱已經盡數列出瞭,就第一階段而言,隻差一些關鍵處的摘錄。在京都和東京無法獲取的史料,大部分都能在函館或劄幌,這兩個北海道最大的城市獲得。除開這些,還有零零星星的資料,需要跑到旭川去收集。但去不去也說不準。
他光是跑圖書館就花瞭一周。每天早上吃塊面包,帶瓶礦泉水一去,把書一擱就是一個上午。吃個午飯,再讀一下午,尋章摘句。旅館並沒有專門的書桌,而且隔音不好。
香音每天都會陪盧文秋去圖書館,自己找一本小說,坐在旁邊看。看累瞭就趴在桌上睡覺,有時盧文秋最忙碌的時候,書堆旁邊就是香音的睡顏。
說回旅館,他們仍然訂瞭兩人間。當然有兩張床,離得不近,但也不十分遠。中間隔著小小的床頭櫃。白天有時能聽見隔壁說話的聲音,晚上自然有時會是□□的聲音。香音總是轉過身去,背對著他。
她總是起得比他晚些。他便趁著她還熟睡時洗漱完畢,到樓下拿早餐。她準備得很快,通常盧文秋提著早餐上來,她也已梳洗好瞭。而且,香音在盧文秋面前,從來不會因為懶惰而蓬頭散發,或是貪圖方便而不穿內衣。即使是晚上穿的睡衣,都會細心扣齊扣子。
“說起來,我還是第一次看見秋君不戴眼鏡的模樣呢。”
一天早晨,她笑道。
“怎麼樣?”
“嗯……和戴上眼鏡,完全是兩個人的樣子。”
盧文秋想起來,以前喜歡學港臺明星戴圓框眼鏡,但高中配鏡片的時候,為瞭緩解他柔弱的氣質,驗光師建議他選一副方框的。盡管那副鏡框早已換掉瞭,但使用方框眼鏡的習慣,卻一直保留到現在。
函館和本州離得太近,沒有太多阿伊努文化的感覺。仍然和本州的城市一樣。直到一天在外邊特色餐館吃飯,服務員端上來兩個金紫色的土豆餅,才有瞭些北海道的風情。
這種土豆餅被稱作“撇捏伊摩”,也就是“碎洋芋”的意思。盧文秋早先已聽聞瞭,是利用融雪將土豆反複發酵,然後將土豆皮剝去,剩下紫白色的部分打成粉,再攪拌、搓揉成餅,煎得兩面金黃。
北海道人冬天缺少糧食,就采用這樣的辦法,將易於過冬的土豆保存起來。
吃法是蘸砂糖,一口下去,酥酥的,有點像平時吃的蝦片。
盧文秋隻是吃瞭三個撇捏伊摩,就快撐得吃不下飯瞭。結賬還不便宜。但如果說是體驗一種歷史,一種瀕臨滅絕的文化,也不算花得不值。
阿伊努人有居住在函館的,但大多不喜歡為此接受訪問。盧文秋經由各種途徑,費瞭不少錢財,終於征得瞭拜訪的準許。
他和香音挑瞭一個中午登門,開門的是一個胖胖的大娘。簡短介紹之後,大娘邀請他們進屋裡坐。但進瞭屋,盧文秋有點失望瞭,木地板、推拉門和榻榻米,不知道是因為離本州近,還是因為常有客人而刻意裝修,房子已整飭得與一般和室無異。
“以郎卡拉普貼——”盧文秋試探性地打瞭個招呼。
大娘一聽就樂瞭,“小夥子,會阿伊努語?”
“學過一點。”
他們先用阿伊努語寒暄瞭幾句,盧文秋磕磕巴巴地說明瞭來的意圖。大娘聽畢便站起來,帶他往樓上走。
“你們在聊什麼?”香音扯瞭扯他的衣角,偷偷問他。
“我說想看看阿伊努傳統的紡織技藝,她說織機在樓上。帶我們去看。”
他隱瞞瞭一句,當大娘問他旁邊這女生是誰的時候,他說是他女朋友,聽說他要搞這方面的研究,就跟來看個熱鬧。
阿伊努人的特色織物稱作“阿吐斯”,是用裂葉榆的纖維編織而成的。從表面看,與棉織物一般質地,或許縫制手法大差不差。
可惜盧文秋隨大娘上樓,隻是看到束之高閣的織機。聽大娘說,這是她母親留下的,她自己小時候還會用一點,長大就忘記瞭。能做的隻有妥善保管。
大娘姓高柳,可見是嫁給瞭姓高柳的人傢,她原本姓大橋,也是很常見的日本姓氏,看不出是阿伊努人。據她說,她的外公是本地的阿伊努人,娶瞭來自仙臺的女子,也就是她外婆。織機就是老一輩傳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