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我重逢了学生时代的暗恋对象(22)
作者:一粒芝麻 阅读记录
還有一個人,迫切地給我發來他的博士畢業論文,不知道是為瞭什麼。我看不懂,但我照貓畫虎寫完瞭我的碩士畢業論文。
你看,我總能在奇奇怪怪的地方學到一些新東西。
還有一些人,我不知該說自我意識過剩還是不擅聊天,除瞭喋喋不休說他們的工作之外,甚至想不出反問我一個問題;還有一些人,像是無情的早安晚安打卡機器,教人疲憊不堪。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碩士論文完成瞭,也搞清楚瞭我到底在尋找什麼。
如我所料,我的熱情和動力並不取決於感情,我是一個事業導向的人,我想賺很多錢、我想揚名立萬、我想逐風追浪。
有一些朋友說,有時候會覺得我像個男的。我想這是因為我和大部分男人一樣沒有掉入愛情的謊言,因此我習得瞭他們的冷酷和殘忍。
我畢業的那年,美國的就業市場並不好,再加上我是食物鏈幾近底層的社科生,所以回國成瞭最好的選擇,再不濟也是一個gap year。
離開之前,我和幾個碩士同學一起聚瞭一次,席間有人說自己會看星盤,我們都紛紛迷信起來,一擁而上要她幫看。
到我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說我是一個容易內耗的、敏感的人,同時,註定會晚婚。
這樣也挺好。慢一點、再慢一點。把自己活明白瞭再去介入別人的生活,這才是我想要的。
我回國的航班是從紐約起飛,我也因此又一次回到瞭這座城市。
紐約作為宇宙中心,是不會變太多的。
我又一次行走在第五大道上。那傢日料店已經消失不見。我望著它的舊址發呆。這時,有一個手持相機的人對我打招呼,自稱是某大學的學生,在做一個畢設項目,問能不能采訪我,想讓我談談近兩年美國發生的事情對紐約造成的影響。
“可是我隻是路過紐約。”我說,“我上次來,還是四年前。”
他滿懷期待地望著我:“那你覺得紐約有什麼變化嗎?”
我舉目四望,陌生又熟悉的風景:“可能……沒什麼變化吧。”
他的表情告訴我,我是一個糟糕透頂的受訪者。
我和紐約氣場不合,也許我不會再一次來到這裡。
那天晚上,我在機場候機時更新瞭朋友圈,告訴朋友們我要回國瞭。
C久違地給我點瞭贊。
我順著點進去,發現他的最新動態定位在澳大利亞。不知是去旅遊瞭還是去讀研瞭。
無論如何,我也沒有再去問。很慚愧地說,自從四年前那一別後,我好像輕易地就將C放下瞭。
甚至也有很久不曾想起那個笑容明媚照亮全世界的雪地中的橙衣少年瞭。
我按滅手機屏幕,忽然間有些難過。不知道是因為即將離開,還是因為更深的悲傷。
我以為故事會在這裡結束。
但是沒有。
你知道人生如戲,也知道現實世界裡的劇情往往比想象力更精彩。
Chapter 13. 我從未認識過你
2021年,我畢業回國,在上海謀得一份工作。
我的求職不順利。
面對HR的提問:“為什麼想要在上海工作?”我始終編不出一個好的借口,最終隻是回答:“想來看看。”
HR仿佛在看一個傻子。
然而我說的是實話。冥冥之中,我覺得我應該來一趟上海。我不覺得我的事業會在這裡騰飛或起步,於我而言,上海會是一個命運中轉站。我會在這裡等下一列火車,即便我不知道此車將開往何方。
最後我還是找到瞭還可以的工作。做市場,也算和社會學搭點邊。
已經三四年瞭無音訊的B在看到我的朋友圈後熱情地發來消息,說他在上海讀研,表達瞭想與我會晤的意願。
收到他的問候時,我正在隨中介看房。中介試圖PUA我租下這套商用公寓,我正對他的話術感到厭煩,B的消息倒是救我於水火之中。我揮揮手機,裝作要回電,提前終結瞭此趟看房之旅。
這些年間,我們毫無交集,連朋友圈點贊都懶得敷衍。B的熱情實在是有些莫名,我遂以成年人慣用的“有機會一起吃飯”敷衍過去,然後找朋友去問瞭他的近況。
打聽來的也不多,隻知道B考研時叒失手,隻去瞭上海一所籍籍無名的學校。
“這個研是非讀不可嗎?”我朋友跟我吐槽道。
我不評價這個。不過,他怎麼每逢大考必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