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守宴也(233)

作者:蕉夏客 阅读记录


“素有耳聞陸小娘子乃是歐陽官人弟子。”

陸鬱霧笑道,“張官人見笑,當年仰慕師傅才華,因著蘇公與師傅結緣,索性師傅不嫌棄我文采不夠,這才做瞭入室弟子。”

“曾鞏此番得以參加殿試,想來到時候定然能夠及第。”

“子固師兄文采斐然,我亦傾慕。”陸鬱霧仍是規矩開口。

良久,她聽見張茂則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陸小娘子當年為何興建明德館?”

第94章:及第

“民女不過是為天下學子略盡綿薄之力罷。民女曾遊歷山河,見過百姓民不聊生的痛苦,也見過他們痛苦掙紮的模樣;慶歷八年,黃河決堤,民女奔赴前線,更是見過互相救助的百姓;孟子曾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民女乃是一介女流之輩,縱有滿腔熱血,亦是無法為國效力;然,卻能為天下學子略盡綿薄之力又何嘗不是一種效力?是以民女明德館,為天下學子提供些許便利,正所謂‘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民女能做也隻有於此,也僅限於此。”

“我偶有聽聞你乃永叔的關門弟子,你又是如何看待永叔?”

“師傅也在為天下百姓略盡綿薄之力,師傅知滁時,寬簡愛民,深受當地百姓所喜,與民同樂,不幹擾百姓生活;在滁州時時這般,想必師傅在他處亦是如此,寄情山水又何嘗不是一種與民同樂呢?”

她唇邊噙著笑意,聲音宛如涓涓細流,“滁州在師傅到來時,是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雖說有商賈同行、來往遊客,然,真正讓滁州名揚天下的卻是師傅的一篇篇驚才豔豔的大作。從《豐樂亭記》到《醉翁亭記》,後來又有子固師兄的《醒心亭記》,每一篇文章都盛贊滁州,這才有瞭如今的滁州。”

“我瞧你心思玲瓏剔透,就不擔心我責怪於你?”

“起初聽見的確是略有恐慌,畢竟是面見天顏,又擔心自己禮數不周全、言語不合,惹惱聖上;然,恐慌之於卻也感概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得以被天子召見,與民女而言,驚喜大過恐慌,便也就不算緊張;畢竟聖上乃是天下黎民百姓之父,算下來是不是也算是民女之父。”陸鬱霧言語中透著幾分笑意,“既如此,又何須恐慌?”

“倒是如永叔所言,是個能言善辯的孩子,若是我的女兒也能如你這般就好瞭。”仁宗的言語中透著幾分惆悵,“陸小娘子,我聽聞瑯琊食肆也在你名下,不知是否屬實?”

“實不相瞞,瑯琊食肆的確是我所開,當年秦二娘子與另外一傢酒樓相爭,無法經營,是我當機立斷將那傢酒樓盤瞭下來,因著有陛下相助也算是為食肆找瞭一個大靠山。”陸鬱霧不卑不亢的回答。

良久,陸鬱霧聽見仁宗的聲音響起,“我為天下學子感謝你興建明德館,為我廣納人才,助我建設江山社稷。”

陸鬱霧對著天子鞠躬作揖,“多謝陛下謬贊,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讓莘莘學子也能夠實現光宗耀祖的想法吧,民女所能做的很少,但他們卻能夠為天下百姓謀福祉。”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她一直都在和仁宗談論百姓之間的問題,她以前隻在史書上見到過關於宋仁宗的描述,這位皇帝在位期間雖說未曾有太多的建樹,但他重用的文官卻建樹頗多,也算是實現瞭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的願望。

回到陸宅時,已經接近午時,她對著張茂則鞠躬作揖以示感謝後就轉頭走進院內。

讓她想不到的是,除瞭父母之外,還有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他們幾個人,尤其是歐陽修的臉上還帶著幾分擔憂。

“讓你們擔心瞭。”陸鬱霧對著他們鞠躬作揖。

“素心丫頭,你是這明德館的幕後之人,怎麼也不說一聲?”

“你可真是連我們也瞞著,有些不厚道瞭。”

“我倒是覺得素心丫頭做的很好,若是早早讓他們知道,說不定你也沒有如今的底氣去面見聖上。”

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三人同時開口,雖說臉上帶著明顯的責怪之一,可語氣中卻未見責怪,反而是對她的欣賞。

“我興建明德館不為名利,又何須要說出來呢?若非於子瞻他們事先有言,我亦不會告知他們;不過師傅是如何得知,我乃明德館幕後之人?”

“是我和寧寧談話,被永叔聽見瞭,他這才知道。”薛氏站出來臉上帶著幾分抱歉,“說起來都是我不好,我們在傢中談論此事,誰知道永叔他們幾人就回來瞭。”
上一篇:千千结 下一篇:奈何表哥太绝色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