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再陪我看一次(95)

作者:冷水煮面 阅读记录
她不害怕等待,也可接受延迟满足。她一向是一个有初心的人,也向来不会轻易违背。

东西收拾得七七八八,就是有几件价格昂贵的正装她有些犹豫,是快递回去还是随身带走呢?

她不算一个购物狂。买东西都喜欢有的放矢,性价比高的肯定会买,但那种纯粹喜欢的几乎不买。喜欢在她这里,本身就是一种权衡,感性与理性的权衡。她很难对一件完全用不上的东西特别喜欢。她更享受物以致用的满足感。

然而对人,恰恰相反。是绝对的唯心主义。

她现在正试图用这套做事的逻辑t说服自己,如果一件事有用,她就应该去做,无所谓喜不喜欢。

她的随身包是一只hobo,大小适中,取拿物品方便,还能放下一顶鸭舌帽。里面有一个带拉链的内袋,她準备用来放两样东西:一封信和一只录音笔。

录音笔她已经听过了,信还没拆。但不拆也知道,那是爸爸的笔迹,字里行间是对录音笔的补充信息。

她再次按下开关,录音笔里清润的嗓音传来,是江照的声音。虽然很严肃,却依旧有感情。

“之也,回去厉家,回到厉至和身边去。”

第 39 章

江之也又接连听了两遍, 不是为了听含义,而是为了听情绪。

江晴特意来了一趟香港,把这两样东西交给她。东西是在一个密封袋里装着的, 从姑姑的眼神中, 她知道她虽然好奇,但绝对没拆过。

从收到至今, 她没数过, 就这一句话,应该听了几百遍了吧。

虽然一毕业就进了投行, 但她实际不喜欢丛林法则那一套, 也不认为那是一个那样的地方, 她在那里学到的, 更多的是合作与自律。

这或许也是爸爸坚持让她去的原因之一, 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辜负他的一番苦心。

她从小就是个有韧性的人, 习惯在波折中找平衡。

人在年少时植入的那些想法, 确实要比后天打磨得更加根深蒂固一些。

思维发散开了, 就有一点收不回去。江之也甩了甩头,连忙阻止它继续扩散。停下来后, 她的手指伸向了那封信。

最常见的牛皮信封, 表面很光滑,有一定厚度。一个信息社会, 很少有人会写信,这也是她第一次收到爸爸写的信。

对于信封的认知, 她还停留在“白事”的礼仪上。

信口一旦封住,拆的时候就难免有损伤。她又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 里面有教人拆信的场景,拆完以后又毫发无损地封回去。

那是偷看或者窃取的行为, 她不需要,这封信本来也是给她的。

但她依然还是小心翼翼地拆了信。一方面这是爸爸给她的东西,以后会越来越少,她要保存,不能让它太零碎了。

另一方面,她要表达自己的意志力。无论信的内容是什麽,都不会改变她的决定,她已经辞了职,还买了机票。虽然没到破釜沉舟的程度,但已然下了决心。从这个层面来讲,也不需要着急。

最简单的红白信纸,上面有折叠的痕迹。已经没有墨水的味道了,或者说她鼻子不太灵敏。字迹是爸爸的,这个她看得真真切切。

信的内容和她猜想得很像。理论上,这麽大的一件事要交代清楚,写本书都不为过,但不过两页纸,五分钟,她就看完了。

信上说他要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没有交代原因,有的只是结果,或者说是命令。爸爸很少这样给她说话,但她丝毫不恼。

很可惜,她先一步知道了真相。

就算信上都是骂她的髒话,她也不可能生气的,更何况,爸爸还一直在给她讲道理。

但这一次,她没办法再听这些道理了。以前她听话,是因为那样可以和爸爸一直在一起,而现在,她要是听了这些话,就连他的女儿也不是了,连给他送终的资格都没有了。

如果没有了那个资格,那她的想法就是简单又极端:死也要死在一起。

她之所以会拆开那封信,不是为了那个结果,而是想找寻一些过程。为什麽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的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爸爸的生意这些年她没过问过,他们也时常在香港相遇,却一点都没察觉。她轻轻舒了一口气,相比悔恨,更多的是无力。

她现在知道了那些困境,好像也做不了什麽。

还好,她问过一些学法律的同学,情况不算太糟。如果要判,最长也不会超过10年,何况现在还有无罪辩护的可能性。

留学的这些年,无法朝夕相见,情感上的交流却没断过。她自己是什麽都可以告诉爸爸的,爸爸几乎也一样,除了他的生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