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若你是春天,必然花团锦簇(11)

作者:顾锦衾 阅读记录


文章的结尾,张爱玲用了这样一句话总结这段萍水相逢的爱情:

“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 ”

封锁结束后,两个原本动心的人就跟死了一样,各奔东西,甚至彼此都忘记了对方的模样以及在车上许下的那些话。

意识到这一点,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全身不自觉散发出一 股寒意……

这就是张爱玲,不论她笔下的人物际遇怎样好,怎样坏,她总能置身事外,当冷冷的旁观者。她就像是一个摆渡人,在飘渺的云湖里独自摇杆,将人性的贪婪和弱点摆渡到大衆面前,让人从故事里面体会世故,从世故里面读懂人生。

多麽庆幸此生能研读张爱玲的作品,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上曾有张爱玲这样一位女子存在过。

拾花记

与好友同游体育西,在购书中心赏着齐白石的画,又逛了很多书,从一楼到四楼,又从四楼到一楼,乐此不疲。想起在深圳工作的时候,也喜逛书,在街角一家老旧的批发书店里,一呆就是一个下午。买了几本书带回书房,如今三个月过去了也还没看完。原计划看完《拾花记》就去拜访笑兰老师,后来也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这几天夜里,常常为此事念念不忘。

喜欢胡老师,大概是因为看了她的书《拾花记》,语言平淡质朴,回味感人。那时我还在深圳,偶然间得到了一本《拾花记》,那是一本绘着墨色草丛花间的桃色封面硬装书。粉色如桃的封面与“拾花记 ”这几个字映衬在一起,如花照水,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就醉入了一场桃色花境里。

此后的每个夜晚,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它几乎成为了我的“床前明月光 ”。

每当我拿起这本书,就时常沉醉于胡老师描写的“站在山,远远望去,杨家山茂林修竹,涧花成景 ”的美景以及她笔下的香蜜湖的秋:“嫩绿鹅黄透着胭脂红在如云的黛绿黛青里跳跃

着 ”,这些景色深美绝伦,为此,我还专门跑了一趟香蜜湖看那嫩绿鹅黄。

胡老师在书里也谈到了自己和爱人相知相遇的故事。

那是一九八七年春节的一次普通见面,却成为了胡老师多年挥之不去的绕指柔。

它在文章里说道:“告别时,他回首的双眸落到我身上,长长的注目礼意味深长。那一刻,我的心仿佛探进一双温柔的手……”

此后的相处时光,胡老师被对方的品行深深感动,他们互通 “两地书 ”,彼此互相欣赏。那年月,书信背后是情感的交流,是绵长的思念,是真挚的情怀。

木心先生曾在一本书里说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 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绵长的岁月里,“两地书 ”虽慢,但情意真挚,它见证了一对恋人从相识走向相知相惜。即使那时的日色,车马都慢,但彼此有情就像那上好的火候刚好够沏一杯好茶,一品即是生生世世。

在那些弥足珍贵的时光里,他们相伴走过了三十二个时光年头,日子虽有忙乱,但更多被甜美占满。

故事朴实动人,读来深受感动。她说:“读过的书悄无声息,浸润着你的内心,也在影响着你的修为,藏在你的气质里谈吐中。读着,便有了写的沖动 ”。

胡老师的少年文学梦一直都在,我也和胡老师一样少年就有了文学梦,并且此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当时的自己。

都说人的爱好必须要经过漫长的时光沉澱才能越发芬芳,爱好是一处洁净的港湾,在忙碌的日子里拾起一朵爱好之花慢慢品味,就仿佛激起了千层浪花。

老碳炉

在路边捡到一丛老旧的树枝,将其带回挂于书房的墙上,看上去有一种複古的中国式的写意之美。每每先生总爱对别人提起我是最喜在家捣鼓的,每次总爱搞一些旧的瓶瓶罐罐在家里,有古朴的老桩陶瓷、也有老旧的双耳陶罐、还有紫砂粗陶等。

冬天的夜晚,在屋里煮茶,水枕烧处碧凝烟,是先生为我买的红泥炉碳老茶炉。夜晚邀陪明月,和先生一起对饮成五人,真是欢喜极了。

老家也有一个碳炉,家里人用它来烧东西,这个碳炉已经用了几十年了,它的身体像一位岁月老人脸上的斑驳,每每起火,总是缝里见光。

父亲用它来熬东西,每次他总要拿着小扇子,搬一张小板凳坐在炉前扇风引火。这时,炉内总是旋旋续新烟,而父亲则菡萏在烟火之中,静静地等待着食物慢慢烹熟。父亲说:他最喜这个老碳炉了,用了很多年都不舍得丢。听起来颇有一种“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炉”的感觉。
上一篇:海关战线·僞人 下一篇:调香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