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基因迷恋(302)

作者:豔山姜 阅读记录


“演员和角色当然要相似,这是最基本的。”尤应梦嗤笑道。

居豪一时哑然。

接着她又意味深长地说:“但别忘了,你也只是个演员。对于导演来说,演员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罢了。”

居豪神情複杂地看着她。

那时的他当然并不相信,从堂堂影后口中,竟然会说出这种贬低演员价值的话。

但现在居豪却不得不承认她是对的。

尽管他和陈导演朝夕相对了几个月,但他却始终不知道她在想什麽。他们一起完成了这部电影,但真正呈现在银幕上时,《窃贼》对于他而言却是如此新奇而陌生。

事到如今,居豪心中也只剩下一个问题。

究竟谁才是小偷?

或者说,这个角色,对于陈导演而言,到底意味着什麽?

*

这段视频播出后,网络上的列文虎克们也从这番话里嗅到了这个开放式结局的疑云。

大神们纷纷出动,逐帧分析影片的正片、物料以及各种花絮,又盖起了一座又一座的高楼:

【深度解析:小偷到底是幻想还是活人?】

正方认为:结尾明明白白地拍出来了,小偷只是书中的幻想。而影片的正片部分,也都只是小说家的新书。

反方却认为:小偷是真的,结尾的处理才是小说家不愿面对小偷的死亡,而编造的幻想。

双方各执一词,衆说纷纭,解释竟然看起来也都合情合理。因为双方都能在影片中找到大量的细节和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窃贼》拍得太缜密。

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言:“《窃贼》的高明之处在于,影片并不只是在结局强行反转,反而每个看似閑笔之处,都留下了大量彩蛋般的线索。环环相扣,令观衆充满了解谜的快感。”

随着票房的水涨船高,这个开放式结局也成为了观衆最爱讨论的话题。侦探小说家、心理学家……也都从自己的专业範畴,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

而最后一个下场的则是磕学家们。

最开始,她们只是在感慨陈导演真的好会拍男人,为什麽她镜头下的男演员都能那麽帅。直到某天一个资深磕学家留言:

【是我的错觉吗?怎麽感觉陈导演这两部电影,男主角都是同一类型啊。】

【!!!】

立刻有人将杨倚川和居豪的生活照和电影剧照摆在一起。他们发现,尽管这两个人截然不同。

但银幕形象……却又如出一辙。

无论是人设:一个是小偷,一个是小混混,都是走钢索的法外之徒。

还是气质:两人都野性难驯,英俊不羁,具有某种危险而致命的吸引力。

是怎样执着的导演,才能把两个长相气质完全不同的男演员,都拍成同一种风格?

【实不相瞒,我想到了那个谁。】

【姐妹你不是一个人。】

【这不是陈导演的xp我就跟她姓。】

【大胆点,什麽xp啊,你怎麽不说其实她就是在拍那谁的——年轻版?】

【!!!】

【姐妹过来对一个四字暗号。】

【谢谢,我也想到了。】

【没错——】

【创作母题!!!】

而就在一片喜气洋洋的磕学家过大年气氛中,另一位路人盲生,又抛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发现一个秘密:影片后半段,两人偷偷溜进去的豪宅,应该就是S星的总督府。】

这个新发现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皿=】

【???】

【不是吧,怎麽可能啊?】

【一个常识:像这类政要办公地点,通常都是绝密的,禁止参观,禁止摄影。】

【第二个常识:能进去的人,全部都要签保密协议。】

【所以楼主是冒着坐牢的风险在跟我们讲这些吗??】

【不是,楼主哪位啊,自证一下啊。】

但搞事情的楼主却并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即使评论区里早已经吵成一片腥风血雨,这位神秘人士,始终没有出现过第二次。

记者们想要找人求证,但也求助无门。因为《窃贼》压根就没有安排路演,也拒绝接受一切媒体采访。

从公映以来,导演和女主角就是半失蹤的状态。

居豪倒是还很活跃,但他嘴巴严得很,无论问什麽,答案都只有轻飘飘的一句“签过保密协议”。

直到有一天,某个大胆的记者,竟然直接问到了池晏那里。

一次政治集会后,一大群记者围着他,正在问一些相当严肃的民生问题,突然一个人沖出来大喊道:

“Chase,网传《窃贼》有在总督府取景过,请问是真的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