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一纸千金(154)
作者:伊北 阅读记录
衍伸授权:五五分成
投稿方式留的是林林的邮箱。
一周之内,李林林收到九十八份稿子,经审核,全部不具备合作的可能性。小说这个东西,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句真心的,编辑都只能删,想大改其实很困难,做小说编辑很被动。写小说像生孩子,一落地,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大局已定,再整容,也只能是小修小补。
小蒯负责写退稿信。
绿橘感叹,“写小说的看似多,是个人都在写,写得好的真少,写得好又能刚好上门投稿的,凤毛麟角。”
林林感叹可遇不可求。
绿橘又说:“像林秋水哪种主动送上门的,千载难逢。”灵机一动,又道,“秋水老师能写麽。”这倒提醒了林林,第一部稿子下厂了,接下来的选题还没确定,林林原打算让秋水继续写人物传记(当然也要看市场反馈),但眼下既然虞总等着开张,如果她能驾驭,先写一部小说未尝不可。
林林把这个想法跟秋水初步沟通了。林秋水的意思是,有兴趣,没经验,可以尝试。林林让秋水先想选题,最好定古装题材,延续她的古典气质。但她又叮嘱秋水不用太着急——下话不说,公司也得看《尘埃里的花》的市场反应,才能做进一步决定。
第七十一章
门没关。有人敲门,林林从稿子堆里擡头,出版总监余振站在那儿。
“出来了?”林林第一反应很强烈。
余振上前,递上书,是《尘埃里的花》,“白卡纸,刷了好油,UV,起鼓都做了,没问题签字拿给我。”
林林连忙道谢。
来了。等来了。林秋水第一部大作面世。
林林拿着书,左摩右挲,仿佛又回到了刚进星火社出版第一本书的时候。她立刻对小蒯说:“新书资料发给营销部了没有。”
小蒯立刻说发了。
林林又问:“盯住。活动 banner 做好了吗?发给冯总。”
小蒯说马上就发。
为了这本书,林林跟着刁爱玲一起去找某电商主管谈了一个小时。主管问她,“你这书,卖点是什麽。”说这话的时候主管随意翻着书,很迅速,林林怀疑他一个字也没看到。每天经手的书太多,人家早麻木了。林林微笑着,“民国女性是个热潮。”
“这种书太多了。”主管怼。
“文笔好,把唯美推向了极致。”
“比‘红尘隐’还好麽。”
“各有千秋。”
“那不行,要想卖,跟已经晚了,就得开宗立派。”主管不含糊。林林不出声了,向刁爱玲求救。“我们这本书的包装,还是很打眼,能跳出来。”刁爱玲说。主管又翻了翻,然后拎书起来,好像是拎着一颗过期的白菜,“二渠道努力努力。”
就这林林就满足了,张爱玲传记何其多,想杀出条血路不容易。但林林还是对秋水有信心,只要有一点阳光,肯定能灿烂。
继续推进,发了书讯,再做约书面访谈。这点秋水同意。林林还让小蒯整理了书里的金句。在相关网站上做活动,送书、约书评,请朋友同仁们点“想读”,争取上新书速递……反正天命如何不知道,林林只知道要先尽人事。
必须积极向上。
战争马上开始了。
卖书。卖书。还是卖书。
这段时间,林林几乎是一起床就要看新华图书排行榜,晚上睡前还要看一次(虽然没什麽变化)。图个心安。她觉得自己对秋水书的付出,比对楚老师、顾老师的还大——不是因为秋水比他们重要,而是因为做那些书的时候,她并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现在不一样了,开卖一周,势头大好,全员配合,发行、营销统统给力,林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几日,一早到办公室,就能听到小蒯的报喜声,“昨天新华走了一百三十八册!”哇哦,肉眼可见,量在走!开卖一个月,紧急加印三次,新锐作家林秋水的处女作,已经打破了刘磊老师的销售记录,成为公司第二梯队的作者了。
畅销。真好。畅销。
林林第一次体会到做畅销书编辑的感觉,而且这个畅销,不是借作者的名气,是靠编辑和作者共同努力,作者是妈,她就是催生婆,一手接生了孩子,然后,看着它茁壮成长。不光是钱的事,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老邱还算知趣儿,早早备好了红酒,举杯,向林林祝贺,“终于是畅销书编辑了。”
林林当仁不让地,“终于两个字去掉。”
老邱嬉皮笑脸,“我老婆,畅销书编辑,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说罢一饮而尽。又问:“当畅销书编辑什麽感觉?”老邱好奇。林林想了想,道:“有点像参加马拉松,对手都落后了,路上只有你一个人在跑,周围看得人很多,又热闹,又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