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一纸千金(128)
作者:伊北 阅读记录
林林再一转头,发现豔玲不在了。她喊了一声,没人答应。低头看,却见豔玲瘫在蒲团上,一动不动。
林林大喊,人都围了过来。有说要擡的,有说得背的,七哩当啷弄上车,有掐人中的,有喂速效救心丸的,弄了好一气,姜豔玲醒了,她摆摆手,说没事,低血糖。司社站在人群后头,一脸凝重。
吴冠声嘶力竭:“去医院!”
经检查,姜豔玲无大碍,只是过度疲劳,同事们小心伺候,天还没黑,车就开回来了。
团委活动过后,姜豔玲又进入了漫长的休整期,可其他人不能休整。也没必要休整。大家干劲足着呢,尤其三分社,在刘桃根的率领下,跟打了鸡血似的。
林林暗暗叫苦。
果然,桃根比志闯还厉害十倍,他像个包工头,外出揽活儿,一旦拿下来,就派给下面人做,在桃根的统领下,编辑不用思考,不用策划选题,不用搞原创,老老实实做好文字工作就行。他巧妙地运用怀柔策略,给点甜头,却让每个人的工作都极其饱和,用王萌的话说就是,“忙得连上淘宝的时间都没有”。
过去,吴冠有个论调,“稿子是回家看的”,上班时间,多讨论,或者走出去,去书店,去见作者。现在,上班也是看稿子,办公室静悄悄地,回家,同样是看稿子。
“保证书”的事,林林一直没想好怎麽跟郑木谈,人家那麽大一个作家,你动不动要求别人几年之内行为没瑕疵,像话吗。这是不信任。哪个大作者能这麽合作。可是,郑木的稿子拿不下来,林林可能就没法完成任务量。任务量……任务量……出版业什麽时候也变成以任务量考核,文化的积累,能光看量吗?质不达标,生産出来的照样是些文化垃圾……
人在屋檐下,林林不得不低头,完成吧,看吧。
她现在就是个校对,桃根给一本,她看,给两本,她也看,但等到给了第三本,《慈禧大传》,林林不愿意了。在她看来,这作者根本是不尊重历史,无论是史实、文风还是价值观,都存在严重问题,整本书的结构也不恰当。
林林不得不找桃根。
桃根正指挥发行往分社小库搬书,小推车拉得滋溜溜地。
小库光线昏暗。林林神色凝重。桃根一看苗头不对,连忙打发发行员出去。
“啥事啊。”桃根口气满是关切。
“慈禧那稿子,不行。”
桃根干笑笑。
“史实谬误,文风油腻,价值观歪斜。”林林一口气罗列三项大罪。桃根笑不嗤嗤地,“这不由您这大编辑给改麽。”林林顶回去,“有的稿子能改,有的稿子没法儿改,我是编辑,不是作者,我不能越俎代庖,”最后下结论,“这稿子得退。”
“不用了?”
“用不了。”林林态度坚决。
“稿子呢。”桃根问。
“一会拿给你。”
几分钟,稿子交割清楚了。林林坐在工位上,遥望着桃根,他翻稿子动作很大,一页一页,跟扒皮抽筋似的,翻了一会儿,又伸手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打了一阵。林林知道,桃根很愤怒,可她依旧要坚持底线,不行就是不行,你找别人可以,残次品就不能从她李林林手上出来。
没两天,桃根又把稿子递回来,“这个……李编辑……”不知从什麽时候起,桃根不叫她林林,改称李编辑,“稿子,改了,结构大调,也给吴总看了,吴总的意思是,文风上可以包容一点,其实也就比《万历十五年》稍微俏皮了那麽一点儿。”
林林抱着两臂,反问:“吴总说的?”
“是他的意思。”
林林拿起电话,一键拨号,是吴冠接的。她开门见山,“吴总,《慈禧大传》您觉得可以出?”电话那头,吴冠哼哼哈哈,他惯于和稀泥。林林道:“稿子我审了,不达标,题目叫慈禧大传,不是戏说慈禧,这种胡编乱造的东西从我们手里出来,要砸社里招牌的。”
吴冠道:“还需要编辑加工嘛,我先开会,回头说。”他要逃了。刘桃根站在旁边,脸色阴沉得要下雨。林林放下电话,与他对峙。她就不明白,桃根怎麽会糊涂到这种地步,好歹也是西大毕业,眼瞎了吗?!
桃根沉默片刻,正色道:“李编辑,业务层面的探讨,随时欢迎,但在咱们分社,谁都没有特权。”
林林不含糊,“跟特权没关系,我只是认为稿子不合格,在我这里通不过。”
原则问题,寸步不让。
“你的任务量呢,”桃根抢白道,“打算怎麽办?你得出活儿!给你稿子,是想让你跟上大家的进度。”说得好像她应该谢谢他似的。“马上季度考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