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144)

作者:开心大薯条 阅读记录


作者有话要说:

苏辙:子瞻吾兄,今日碳水是否过量了?

苏轼:子由吾弟,好吃就行,今日且不管那劳什子碳水了!

——

《宋史·苏轼传》记载: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寻除翰林学士。

第65章 草扎肉

兄弟二人闲逛着消食,走着走着又走回了糍糕小摊,老伯正在收拾着摊位准备回家,写着歪扭糍糕二字的小旗被斜放在一旁。

苏轼实在看不过眼,这么美味的糍糕应当配上更工整的字迹才行,于是给重新找了面没写过字的小旗,就地行云流水的上书两个遒劲有力的糍糕二字,写完后将旗子递给了摊主。

摊主接过旗子激动的热泪盈眶,实在是因为找书生写字还要钱,所以只得找了位稍认得几个字的友邻给写了牌头,可摊主虽不认字,也知晓写得实在难看,更别说与那气派的大酒楼相比了。

“二位官人可是大好人呐,小老儿无以为报,这些糍糕官人拿着回去吃罢。”

说完手脚麻利的将箩筐中的几个糍糕装起来塞入苏辙手中,又对着二人千恩万谢的离开了。

苏辙看了看手中的糍糕,有些狐疑的望向了兄长:

“大哥,莫非…你是打了这些糍糕的主意?”

被误会的苏轼只差满脸写着‘我不是我没有’这几个字了,他如今可是领了俸禄的人,且俸禄还不低!

【虽然苏轼被提拔至高位,可苏轼却日益忧虑了下去,只因他发现保守派执政后,极尽所能的打压往日的改革派官员,改革派被贬谪的贬谪,罢官的罢官。

朝中众臣皆忙着伐异,竟无人是真正想为国做事,为民考虑的。在其位却不谋其政,苏轼怎能看得下去?

所以几次就怠政现象上书,被苏轼上书所影响到的朝臣自然心中怨气横生。可若苏轼仅仅只关注朝臣们的动向,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等司马光致仕后,苏轼的官职会大大提升,所以众人皆畏惧苏轼却不敢造次。

可苏轼看不过眼的不仅是朝臣怠政的问题,而是保守派上台后,竟全盘否认了之前的变法内容,这下可急坏了苏轼。

在苏轼看来,变法虽然有许多漏洞,但有些变法条例确实是可行并且需要被执行的。

更何况宋朝这些年执行变法条例,这些漏洞都在实践中被慢慢修复,也就是说若仔细研究变法,将其中的错漏之处完善,那对于大宋的发展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所以看不过眼的苏轼又开始上书了,这回他上书反对司马光全盘废除新法,且言辞激烈,仿佛司马光做了什么于国有大害之事。

这下司马光和保守派官员被苏轼气了个倒仰,要知道对于苏轼来说,司马光可是恩人。

若没有司马光,苏轼还得在常州任职团练副使的散职,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不说,就连猪肉都快买不起更别提美味东坡肉了。

所以保守派之人心里皆怄得不行,要不是看苏轼一味地和改革派作对,觉得此人定是坚定的保守旧党,怎会在得势后把苏轼从犄角旮旯的地方扒拉出来,还一直连级跳跳到了翰林学士位置。

结果现在苏轼居然反过来指责他们的不是,在旧党官员的眼里,苏轼就是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之人。

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乌台诗案并没有改变苏轼的性格,苏轼还是那个对于看不过眼,于百姓有害之事直言上谏的正直愣头青。

如此,刚被提回来的苏轼就又被排挤了,之前已然得罪了改革派不说,现在还被保守派所厌弃。

京师朝堂这碗饭,大概与苏轼相冲。不结朋结党的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所以苏轼又一次自请外放了,在这繁华都市中,终究没有苏轼的一席之地。】

-

“再加一道朕的旨意,往后不准将苏轼贬谪出京,且赐苏轼言论不受限。”

宋仁宗看天幕看得脑仁疼,他的身体就快要到大限了,却发现大宋往后竟数十年变一变治国政策,这可怎么行?

他也没精力为大宋做得更多,就将刺头苏一直放在朝堂上,还让苏轼自由发挥他的小毛笔,宋仁宗不信就这样还不能带来些许改变。

-

“可惜了,此等大才贤臣,不能为我大秦所用,若苏轼来秦朝,朕定不会猜忌他,也不会将其贬谪。”

秦始皇一向是惜才的,君不见,昔日的赵高虽然长于溜须拍马一道,可若不是因自身能力出众,也不会被秦始皇重用。

不拘一格降人才,在秦始皇这还真是行得通,只要能力够,犯了天大的错误也能给置换出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