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凶刃(13)

作者:站着走路的狗 阅读记录


“刘余川。”

不是小川,是刘余川。

“1988 年,你多大?”

“卢队长。”

“你!”

“卢队长,我有话跟你说。很急。”

带着手下的一帮警察安排着各种工作,正在焦头烂额的卢一品,略有些惊愕地看着刘余川这个“不速之客”。

“有事情吗?”

潜意识告诉卢一品,刘余川是不怀好意的。

10 天前在案情分析会上,刘余川说了,他不同意卢一品关于案件侦破方向的判断,却说不出,也可能故意不说自己的判断。

现在 10 天过去了,事实证明卢一品的判断的确是出了问题,一系列的侦查无果。这个时候刘余川来的目的,还不是明摆着的吗?

“卢队长,我们到办公室谈。”

刘余川已经在努力克制自己的表达方式,让自己不至于显得那么生硬,这是师父黄堃告诉他的。

是教诲。

“刘队长,有事你请说。”

关上门的卢一品毫不掩饰自己的敌意和排斥,现在生硬的是他。

“我不擅长和别人交流,直接说来的目的。如果从人入手,不能有效锁定嫌疑对象,就要换一个思路,从其他方向。”

“什么意思?”

卢一品的敌意并没有减弱。刘余川的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显得语焉不详,和平时的刘余川完全不一样。

像是,欲言又止。

第六章 晤谈(下)

“根据死者个人信息,案发地信息,把犯罪嫌疑人预设成某个特殊的群体,某个特定的人,这是侦破案件的惯用方式。但如果这个判断是错的。方向错了,做的事情越多,距离真相就越远。”

刘余川努力在遣词造句,尽量不使用有可能刺激卢一品的字眼。这种感觉不太舒服,但也不特别难受。

这番话虽然说起来还是不动听,甚至还有些挑衅的意味,但卢一品的排斥感在降低。他知道,刘余川说的是对的,也能感觉到刘余川释放的善意。

更关键的是,说这番话的刘余川虽然还是不看卢一品,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是要一直说下去。

接下来,会说什么?

“为什么预设的犯罪嫌疑人会出错,是因为客观、主管因素影响了判断。比如,个人感情,好恶,眼界,经验。”

这话听起来,还是刺耳,直戳他人的不是。还像是一个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学生。

“先不做任何假定,不预设嫌疑对象,不预设犯罪嫌疑人。回到案件本身,回到案发现场。”

案发现场?

“螳螂川水库和螳螂川温泉都是标准的郊区,案发地在这两个地方的交界处,距离市区有大概 30 公里的车程,顾刚和左玉芬就是开车去的。”

交通工具。卢一品恍然大悟了。

“公交公司有一路专门跑螳螂川温泉的公交车,每天 4 趟,定时定点发车,是为了增加正常工作日的客流量专设的,重点是为没有交通工具的老年人服务。”

卢一品难掩心里的激动,打断了刘余川。

定时定点,如果凶手乘坐的是公交车,那以一个凶手的身份,多少总会让同乘的人感到一些一样吧。不管凶手是怎么去的。自己开车,乘坐出租车,滴滴车,或者公交车,都会留下痕迹。

这个方向,虽然看上去是扩大了侦查范围,但其实是针对性更明确了。只要有明确的方向,警方有办法找到蛛丝马迹。

而且,不管凶手是怎么去的,他总是要离开的,不可能杀完人就一直待在山上。哪怕是走着回家呢。

离开。也是会留下痕迹的。

一旦想明白了关键点,卢一品马上就有了自己的思路。

“这个侦查方向也不一定就是有效的。有可能凶手就是随机选择杀人地点,随机选择杀人对象。”

“我知道。”

刘余川不需要把什么都讲明白,讲透彻,卢一品也不是个傻瓜蛋。敌意消散了很多,

“6 月 8 日,就在我们的人前往螳螂川温泉调查的时候,温泉的停车场里,有一个女性车主的一支车胎被人用刀捅了,车胎没气走不了。为了这个事,车主和停车场值守人员,和温泉保安发生了争执。要求对方赔偿维修费用。我们的人看过车胎,是匕首一类的刀捅的。停车场是露天的,没有全覆盖的监控,没发现可疑人。”

得到了刘余川的提醒,一些当时没注意的事情就串联起来,而且刘余川先释放了善意,卢一品也就乐于分享自己的信息了。

“什么样的人,会到那种地方去杀人?”

“什么?”

刚刚因为有了方向,精神为之一振的卢一品,又被刘余川的这句话蒙住了。这个刘余川,并没有接过卢一品的善意。
上一篇:听雨桥 下一篇:疑似浪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