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命锁+番外(3)

作者:张半天 阅读记录


大虎山是这座城市的最高峰,海拔六百多米,单看数据虽然不很出众,但因为整座城市的平均海拔只有几十米,所以衬托得它巍峨挺拔。山中有参天古木,有古刹寺庙,还有废弃的军事观测站,一条石阶从山脚开始,沿山势直通峰顶,再绕进深山,经过一些景点,最后折回停车的那个小区。这条游览路线十分累人,基础设施又不好,且经常传闻有变态和抢劫犯出没,所以平时人很少。

山地公园就在登山的起点处,张文华进去时只有附近小区的大爷大妈各据一片区域跳着舞,嘈杂的通俗音乐掩盖了一切声响。

山峰早早地遮住了西沉的太阳,公园里的视野条件已不是很好,张文华避开人群视线,悄悄把手提箱放进指定的垃圾桶旁边。

他没离开,而是走进完全被树木遮住的一条长椅坐下来,偷偷观察着那个垃圾桶,因为他忽然有一个大胆的推测:知道李萱源那个案子的有没有可能是个认识的人?

时间缓慢流逝,路灯亮了,大爷大妈们不知疲倦地跳着,广场周围又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些偷偷约会的小情侣和饭后遛弯的一家三口,好在没人到他这边来。

五点,天更黑了,手提箱折射着路灯的光泽,显得有些扎眼。张文华开始担心某位大妈过来当无主之物捡走,那样就别想要回来了。

五点半,起雾了,丝丝条条的雾气如触手一样探出林子,很快便把广场遮盖,跳舞的人变成雾气中模糊的黑影,夸张的动作如同鬼怪。

怎么还不来呢?处心积虑讹诈二十万竟然不很着急拿到钱?张文华急切地四处张望,忽听不远处 传来一声金属相撞的声音。

是鞋子不小心踢到铁皮垃圾桶发出的闷响。他屏住呼吸,皱眉看过去,赫然看见一个高大的背影站在垃圾桶前。

他没有注意到这个影子是什么时间从哪个方向走到垃圾桶旁边的,但此刻就站在那,一手掀开垃圾桶盖,一手在垃圾桶里翻找,嘴里模糊不清地嘟囔着什么。

看身形,不是拾荒的老人也不是清洁工,但隔着雾气,实在看不清楚细节。

张文华紧张到血液凝固,不由自主地朝前走去。随着距离拉近,他渐渐判断出那是一个身高在一米九左右的、身体刚刚发胖的年轻人,穿着一件黑色的短袖T恤、一条沙滩裤、一双运动鞋,头上戴着一顶黑色鸭舌帽。

两人距离只有不到五米,张文华不敢再前进,躲到一棵树后面继续观察,停下后他才发现自己浑身冰凉。

这时,背影发现了靠在垃圾桶旁边的手提箱,捡起来,打开卡扣确认里面的东西,然后鬼祟地左右看看,关好箱子朝上山的方向走去。

影子左右观察的刹那,张文华认出了这个人,而且熟悉,他也在这座城市上的大学,毕业后曾跟他一起合租过房子,并且一起谋划自媒体,后来因为一些不愉快分道扬镳,他和李萱源一样,是他高中同班同学,叫王逍遥。

第3章 雾夜大虎山

高中的学生,一般会被定义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另一类是调皮捣蛋的差生,差生一般又被分为两类,一类专注于玩,搞些自己的小名堂,另一类则喜欢效仿社会小混混,张文华和王逍遥都属于差生中的第二类。

张文华其实不具备成为小混混的先天条件,家里非官非贵又没好亲戚,长得也比较瘦小,他努力活成一个小混混,完全是被逼的。

他很小的时候,他爸不知什么原因喝农药自杀了,这件事被人传到高中校园,大家都明里暗里嘲笑他,他忍受不了,便努力装成没有教养的样子,让自己看起来不好惹。

王逍遥不一样,他虽然也是普通家庭的农村孩子,但是长得人高马大且胆子肥下手黑,打架一个能打五个,因为屡教不改,被原来的学校开除,转到四中,跟张文华一个班级一个寝室。

张文华早就听过王逍遥的大名,很崇拜他,有点怕他,但有意无意接近几次之后,发现他其实非常仗义,打的都是跟他作对的人,不无故欺负人。王逍遥很同情张文华的遭遇,两人经常一起逃课逃寝一起泡网吧,一来二去成了铁哥们儿,张文华的腰杆儿也硬了许多。

虽说是小混混儿,但毕竟还是高中生,目标是考大学,为了能弥补学习上的劣势,王逍遥成了体育特长生,人越来越壮,张文华成了美术特长生,气质越来越文艺。

高中毕业,他们考上了位于这座城市的两所不同大学,一开始还约定着一起干一番事业,可到了大学,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氛围,幼稚的兄弟情义很快淡化,最后完全不联系,大学期间甚至没有见过一面。

再见面是大学毕业的那年冬天,在一家面馆吃饭,偶然相遇。同学感情有时候很奇怪,纵使多年不见,但一经相遇,便会瞬间勾起很多久远的回忆,让友谊死灰复燃,这种神奇的友谊有一个概括性的词语,叫做“老同学”。

经过大学生活的成长与积淀,他们都不再是当初把“混”当成人生价值的小镇少年了,二十多岁的年纪,他们已然明白赚钱在这个社会里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心高气傲,觉得给别人打工永远无法出人头地,男人必须做一番自己的事业。

那时候短视频平台还算是比较新鲜的玩意儿,王逍遥敏感地捕捉到这里面蕴含的巨大商机,想通过拍摄短视频运营自媒体,可惜身边的人都不懂他的战略眼光,笑他异想天开。

张文华懂,在他放弃当画家的梦想后,体内的创作因子迟迟找不到新的寄托,短视频正好是一种新颖的创作方式。

他们一拍即合,搬到一起住,从零开始学习剪辑,搜集素材,琢磨文本,打造人设。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两年间他们尝试过走高端路线,尝试过以小人物引起共鸣,尝试幽默风格,也拍摄过情感段子,就是火不起来,最后身无分文,陷入迷茫。

为了保持更新,腾出更多时间想辙,张文华不得不一个人面对镜头讲起故事,没想到,这无意间的一讲,反响竟出奇地好,一条视频就吸粉一千多。两人看到机会,锁定方向,精心谋划,推出第二条讲故事视频。

这也许就是张文华的天赋,那面对镜头时专业演员级别的感染力,绘画一样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精湛的逻辑分析,有时连王逍遥都听得入迷。第二条视频大热门,吸引了更多粉丝的关注。

此后他们乘胜追击,积极总结经验,及时分析火爆原因,成功打造出“民间神探”的形象,丰富场景,精选案件,陆续又推出第三条第四条视频,条条吸粉,等到推出第十条视频时,“张探长”的账号已坐拥十万粉丝,接到人生中的第一个广告,收入两万块。

随后张文华开始尝试直播,让他们欣喜若狂的是,直播的效果比拍摄视频更好,现场互动大大增加了粉丝的参与感,账号又迅速运营到新的高度,收入与日俱增。

事业如火如荼,但细心人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王逍遥的作用越来越弱了。以前拍摄视频,王逍遥主要靠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场地、道具和助演,现在这种模式里,场地只需要一个房间,场景布置一次很长时间都不用更换,素材是张文华搜集,文案张文华自己撰写,出镜也只有张文华一个人,更直白地说,即便没有王逍遥,张文华自己也能把账号运营得很好。

潜移默化的,两个人的心里都发生了变化,只是张文华醉心于创作,没有发现。直到有一次,在选定素材故事时,张文华觉得讲“飞机劫持案”比较贴合时下的热点事件,王逍遥则觉得讲一个民国时期的“诈尸案”更吸引眼球,两人各自发表意见,互不相让,说得面红耳赤,情急之下张文华脱口而出,“哥你就听我的吧,在搞创作这方面你一个体育棒子还能比我这画画儿的强么?”
上一篇:今日云淡风轻 下一篇:泊岸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