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学术型偶像(244)
作者:铁马倦倦 阅读记录
后来,随着当地在茶马古道的加持之下,大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家里的余粮、余钱也越来越多,这样的“草皮街“也越来越多。
这就导致了大家不知道何时开草皮街,也不知道每次开的草皮街在哪,造成了各种混乱。
而且,大家开始都往一些富贵的村子涌,而那些相对贫困的村子就无人问津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的山民便自发地组织了起来,按照天干地支,子丑寅卯等等的顺序排列,轮流开办集市。
这样一来,大家只要记住顺序,便不会再走错了,而且那些相对没有那么富裕的村寨也有开集市的时候,进一步实现了共同富裕。
渐渐地,当地人为了区分不同村寨的集市,就给它们起了别的名字,比如赶牛街、赶鼠街、赶虎街之类的,便渐渐区分开来了。
当然,这样的大集市不仅能让大家交换商品和特产,还在当地居民,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心里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
古时候,这里整体交通比较闭塞,还有好多少数民族都居住在山林里,平时与世隔绝,不与外界来往。
人员流动不大的话,一个种群就很容易产生退化现象,人也不例外,据史书记载,在哀牢山腹地的苦聪人种就深受其害,不少人发生了视力退化、身形矮小的情况,几乎灭族。
因此,这些集市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了平时不来往的大家一个互相交往的平台,其作用就类似于当今的“相亲角“。
在古时候,来赶集不仅能买卖好东西,还有各种吃的、玩的,还能相亲,所以大家都乐此不疲。
到了现代,这样的集市依旧好玩。
楚孑和二师兄已经彻底撒开了花,当地的各种特产,比如茶叶、药材、蘑菇、毯子,等等物件,买了一堆又一堆。
逛了一个多小时,楚孑才和臭味相投的二师兄收住了手,在李文的不断催促之下,向他们此行真正的目的地进发。
到了界牌村,一下就感受到了不同的氛围。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里是几地交界之处,人口非常复杂,楚孑他们三人只是匆匆走过,就听到了三、四种少数民族的语言,就连李文也不能全都听懂。
穿过了界牌村,他们就算是到了真正的米地茶园。
出乎楚孑和二师兄意料之外,其实米地茶园不大——甚至不能说是不大,要说非常小,只有300亩左右。
而就这么不太大的一点范围,据李文说,还分布在了5个村里,由5个村子共同管辖。
这里不仅面积不大、管辖情况复杂,而且古茶树种的也十分稀疏,并不想之前凤凰窝之类的地方种的那么有条理,楚孑根据密度估算了一下,满打满算整个米地也就是一共4000株茶树作用。
而一棵古茶树,年产量也就是0.5-1.5千克左右。
因此整个米地的茶看来不仅质量好,产量少也是它出名的主要原因之一,
楚孑和二师兄走到了茶园里查看,米地茶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三大普洱茶(马邦茶、米地茶、碧安大山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名声在外了,但因为管理混乱的问题,直到1987年才修了第一条山路,至今也只有几条能通行车辆的路而已。
而越往里走,楚孑感受到的也不是震撼,而是震惊,甚至有点难过。
这里的米地茶不仅存在过度采集的问题,不少茶树的枝干都是光秃秃的,甚至还有不少人为破坏的痕迹,并且,还存在过度矮化的问题。
在合理范围内矮化茶树,能让茶树方便采集、也会让树冠的光照情况更好,比如凤凰窝和小平掌就都做的不错,但过度的矮化,就是无差别、无限制的矮化茶树,则会让茶树难以正常生长。
但幸好,当地人已经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楚孑也能看到在几个村子管辖的茶园范围内,已经贴上了不允许采摘和矮化茶树的标语,防止贪心的茶农继续破坏茶树。
可惜这样的保护并不能抵消曾经过度采集和矮化茶树所带来的伤害,这些茶树只能带着种种伤痕,继续生长了。
它们曾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按照树龄已经到了中年偏后期的时段,楚孑不知道,未来还需要多少年才能让它们回到正常的样子。也许是几十年、几百年,也许……永远不可能了。
逛完一圈,楚孑就在这样的心痛中结束了这次墨江的旅程。
他这几天收获了太多,不仅看到了一些地方如何把古茶树保护的极好,比如三康、凤凰窝等地,也看到了米地这个反面教材。
他想,是时候回到清源村了。
第152章
楚孑和温如玉回到了归渡市, 这第一件事,自然是和明教授打报告。
其实也不用说太多话,因为在火车上的功夫, 楚孑就已经把这次去墨江的情况写出了纸质版的文字报告,发给了明教授。
温如玉看完楚孑的报告, 都忍不住赞叹:“小楚, 你真是要把我们这些后浪拍死在沙滩上啊。”
楚孑虽然完成了报告, 但心里仍是惴惴的, 只是勉强笑笑:“我相信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有些事, 最重要的就是细节,如果不写下来,恐怕记不住。”
他没告诉温如玉,其实为了形成这份报告,他在系统里记下来的笔记字数是这的十倍不止。
可以说这次把澜苍和墨江的所有见闻感想都写下来了, 生怕有一点遗漏。
澜苍的古茶树大多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因为种下的年份太久远, 其实已经属于野生种茶树, 被充分野化了;而墨江的古茶树大多都是解放前后, 被居民有计划地种下的,其实算是人工的古茶树。
两大种不同的茶树,也奠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开发路线,澜苍的古茶树比较原生态,人工干预极少,所以也形成了祈祷的文化;而墨江的古茶树人工干预多, 反而形成了种茶树的文化。
楚孑认为自己挑这两个地方来作为前两个参考点,是十分恰当的。
明教授也这么认为。
他看完楚孑的报告之后, 也忍不住点头称好:“小楚,我真的很少见到研一能有这个水平的调查报告,非常有借鉴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清源村,其实对于全国各地的茶树保护工作都有着不俗的意义。”
楚孑知道这话属于谬赞了,要想形成全国性的文件,还需要去更多地方才行。
但这毕竟是他来了茶研所之后交上来的第一份“作业”,能得到行业巨擘如明教授的肯定,还是挺让人开心的。
可明教授接下来的话又让他心情沉重了起来,明教授问:“你确定要对清源村开展工作吗?”
明教授这个问题问的其实很讲究,一看就是深思熟虑过后的询问,并没有问楚孑要不要拯救清源村的古茶树或者带着他们致富,只是问要不要去开展工作,没有提具体要开展哪种工作。
这样一来,楚孑其实还有退路,哪怕现在不想干了也可以拒绝。
楚孑虽然感念明教授的保护,但还是回答:“我想试试保护清源村的古茶树,如果可能的话,也想试试能不能提高当地的茶文化氛围,带着大家靠茶叶一起致富。”
即使有着雄心壮志,但他也没敢把话说得太满。
明教授沉吟片刻,还是点了点头:“那么,就去试试吧。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你大师兄和二师兄,以及岳季。这工作很难,真的很难,不仅要求你有丰富的茶叶知识储备,也要求你心性坚定、勇往直前。”
楚孑认真道:“我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