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7)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这么一番耽误,又给他李斯增添了一重罪名。

李斯很想潇洒地表示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但他实际上愁死了。要不也不会扶苏只是拍了拍他那封奏折,他就立刻把奏折收了回去,不敢呈给王上。

李斯现在愁得是头发都要被抓掉一把。

不知道长公子在卖什么关子之前,他只是心情有点忐忑。知道了以后,他已经进化成了非常忐忑。

公子道破了他的秘密,显然是在威胁他。被拿住了把柄,他除了老老实实成为公子的人,没有第二个选择。

李斯当然可以主动去向大王请罪,以他的能力,不至于直接被厌弃,顶多是将功赎罪罢了。

可是这么做无异于得罪了公子,李斯扪心自问,他没把握在得罪对方之后保全自己。而且下一任秦王不出意外就是长公子,现在不站队是高兴了,等长公子继位他李氏一族焉有好日子过?

更何况王上和长公子父子感情极佳,他在两人之间进行取舍不过是枉做恶人。倘若哪天王上得知了其间内幕,也不见得会称赞他忠心耿耿。

与其掌握主动权,自行选择得罪哪一方,还不如老老实实当个被逼迫的小可怜。

长公子既然肯威胁他,必然是看得起他,否则一个无用之人何必公子费心去搜寻把柄。

李斯苦中作乐地安慰了一番自己,心里这才好受不少。

既然已经想通了公子在谋算什么,李斯也不必再将奏折压下。公子不会轻易将这个把柄说出去,他明日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向王上回禀,顺便同公子表个态,以免公子以为他不识抬举。

怀揣着满腔心思,李斯只觉得度秒如年。好不容易挨到日头升起,早朝要开始了,李斯赶忙上了早就备好的车架。

今日的早朝扶苏没来。

秦王政觉得儿子身体还没好全,不用着急上朝。于是强令儿子再多休息一会儿,他自己倒是睡得晚起得早,大清早就精神抖擞地出门了。

扶苏对父亲的身体十分忧虑。

睡眠时间如此之少,怎么可能不影响健康呢?长此以往,恐怕寿数也会有妨碍。

上一世父亲不到五十便薨逝了,扶苏绝不肯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看来“病愈”的速度要加快一些了,他宁愿住回宫外去,也不愿自己因病什么都做不了。

早朝持续时间不长,因为这两日没什么战报传来。其他事情该处置的都处置了,只剩一下鸡毛蒜皮,倒也不必非得占用朝会的时间去回禀。

大秦官员毕竟都挺忙的,跟着一个卷王般的王上,加班是常事。朝会上聚集了那么多人,大家可没那闲工夫不干正事待着听你说这些小问题。

扶苏朝食才用完没多久,父亲便回来了。一回来就赶着儿子出去走动走动,说是医官的叮嘱,叫他饭后走一走,对身体好。

扶苏十分无奈,父亲对他自己的身体要是能有一半的上心就好了。

可他拗不过亲爹,还是老老实实地走了出去。正好今日李斯肯定要再进宫一趟,不出意外他们还能“偶遇”一回,可以借机处理完昨日的后续。

扶苏出门之后很快就撞见了匆匆走来的李斯,他主动后退一步避开,让李斯先去把正事回禀了。

尽管李斯很想先拉着长公子把事情说清楚,见状也不得不按捺下心思。

等一刻钟后李斯从殿内出来,果然见到公子已经在他出宫的必经路上等他了。

“见过公子。”

李斯上前行礼,姿态比昨日还要谦卑。

扶苏示意他不必多礼,但也没叫人落座。二人就这么一站一坐地说着话,仿佛很寻常的公子与臣子偶遇寒暄。

李斯左右看看,发现扶苏今日也没让侍者亦步亦趋地跟随,而是叫人待在远处不许靠近。

他松了口气,赶紧说正事:

“郑国渠一事是卑职鬼迷心窍,斯心中深感惭愧,还请公子责罚。”

扶苏毫不意外他的反应。

李斯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怎么选。自己又不会对父亲不利,站队到他这里其实没什么坏处。

不过既然李斯已经投诚了,扶苏当然要好心提点他两句。

帝王和臣子看事情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很浅显的道理,李斯恐怕一叶障目,走入了误区。

就比如:

“廷尉无需如此惶恐,郑国渠一事无甚要紧。即便你当时告知了父王一切,也不会对此渠的修建有什么影响。”

李斯听得一愣,心中大感诧异。

王上都知道沟渠修多了,为什么会没有影响?不是应该及时叫停多修的部分,好节省人力物力吗?

李斯的眉头不由得紧紧蹙起,总觉得自己似乎忽略了一些东西。

扶苏也不急着解惑。

哪怕君臣看待一件事的视角不同,他也相信以李斯的聪明才智,给他足够的时间定能想通其中关窍。

李斯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事关己身时容易犯傻。郑国渠那次是这样的,昨日被他一吓唬,又犯了同样的错误。

别说现在了,历史上的李斯不也是在帝王继承人上走错一步,推了胡亥上位吗?

因为谁当皇帝对李斯自己来说太重要了,关系到他的前程、他的理想,让他很难做出完美的决策。

李斯苦思冥想了片刻,果然有了结果。抛开利益牵扯之后,以前被他忽略的地方也都浮出了水面。

是了,郑国渠这个毛病看似严重,其实对秦国来说也不见得就是弊端。

因为关中水力只是难以长期维持这么庞大的灌溉,而不是完全不可以。

此前正是急需囤积资本的时候,大秦需要更多的良田、需要关中成为大秦的第二个粮仓。如此才能在后续灭六国的时候,有更多的粮草支援。

郑国渠虽然多修了,但它也让关中拥有了更充足的良田,短期内能够产出更多的粮食。

只要这个渠可以支撑到一统天下,这笔投资就不亏。比起更大规模的粮仓对战争的作用,区区修渠的人力消耗,根本不值一提。

大不了天下一统之后再将多余的沟渠弃而不用,关中的河道也能再重新蕴养回来,不至于彻底枯竭。

事实上郑国渠在后世沿用了很多年,关中河道也没有因此就出现明显的断流情况。

而一统天下,只要短短十年就足够了。

想通这些,李斯只觉得自己真是蠢到家了。

既然王上即便知道了真相也不会缩减郑国渠规模,那他说与不说其实根本不重要。隐瞒也就隐瞒了,王上还不至于为了这点小事处罚他。

可惜他想明白得太晚了,长公子的贼船已经登上,再想下船根本不可能。

公子就是故意的,仗着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趁虚而入将他收服。之后的点明真相,也不知道是他生出了恶趣味想看臣子的笑话,还是当真不忍心见下属成日生活在提心吊胆中。

李斯觉得他属实是玩不过公子,他认栽。

“廷尉这是想明白了?”

扶苏含笑反问。

听着公子的明知故问,李斯有气无力地拱了拱手:

“多谢公子提点,斯还有公务,就先告辞了。”

扶苏善良地放过了大受打击的李廷尉,没有再说什么扎心的话。

李斯心里骂骂咧咧地走了。

他算是看明白了,恐怕从那日朝会上的弹劾开始就是公子做的局。

公子盯上了他这个好用的下属,于是先弄到他的把柄。再在所有人面前做戏,让众人误以为他们关系不睦。之后公子再来威逼利诱,将他收入麾下。

如此一来,谁也不会怀疑他李斯是站在长公子这一边的,毕竟他们关系差这件事早已深入人心。

奸诈,太奸诈了!

不愧是秦王血脉,和他高祖父昭襄王一样狡猾!

回到官署的李廷尉化悲愤为力量,处理公务的速度大大提升。同僚们诧异地看向他,不知对方受到了什么打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