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340)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始皇颔首同意下来:

“朕过些天会在东郡治所濮阳停留一些时日,你们记得早些赶回来。”

否则就得自己走完整个回程的路了,毕竟这次巡游的重点不是三晋。赵魏韩境内的庶民已经相当安分了,他大约只会路过,不会像楚地那般每个治所都多待几日。

荣禄连连点头答应下来。

得到准话的一群弟妹兴奋地就要回去收拾行李出发,他们羡慕长姐的贝壳收藏很久了。

虽然父亲和大兄嫌弃那些贝壳长得奇形怪状,但对于没有捡过贝壳的人来说,再奇怪那也是亲手捡的,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他们也想捡。

荣禄临出门前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对了父亲,我听闻您之前在搜寻猛兽?别的都寻到了,就差巨鳄了是不是?”

扶苏的眼神立刻凌厉起来。

荣禄这小胖子最好不要说出什么巨鳄的分布地来,不然他一定会秋后算账的。

但傻乎乎的荣禄完全没发现大兄的不悦,还在乐呵呵和父亲分享自己知道的消息。

他提起自己看过的一本游记:

“听闻大江的中下游常有一种鼍出没,古吴国境内震泽中也常见其身影。”

震泽就是太湖的古称,始皇前不久收复东越后,置会稽郡,治所在吴县(苏州)。会稽郡北部的地盘都是吴国旧地,那里不像百越其他地区那般不通教化,留下的文字记载不少。

鼍则是扬子鳄的古称,长江下游至入海口这一段河道旧称扬子江。所以看名字也知道,扬子鳄一般分布在何处。

始皇之前在长江流域碰巧没碰见过鳄,闻言有些遗憾。他的王驾已经离开长江沿岸了,不可能再走回头路。

扶苏也松了口气。

他还当弟弟在黄河沿岸哪里见过巨鳄呢,原来是虚惊一场。

不过这场虚惊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父亲就把之前训斥他的事情抛在脑后了。父亲对游记越发感兴趣起来,今日清闲,他便着人去寻了几本取来细细研究。

之前他们看游记都是看个乐呵,父亲也不怎么关注个中细节。

上一世始皇巡游时十分忙碌,完全没办法像现在这样悠闲,路上的见闻其实也没那么丰富。如今看游记,他和扶苏也差不多,看到什么都很新奇。

始皇帝翻找到了关于鼍的记载:

“这鼍龙似乎体态修长娇小,并非巨鳄。”

这么小的鳄鱼,猎杀了好像也没什么值得吹嘘的地方。他还是比较青睐大鳄,可看爱子的样子,别管大小他都别想去接触。

扶苏微笑着表示:

“既然这鼍龙娇小,父亲就不要惦记了吧?”

始皇帝心道说得好像换成大鳄你就会同意朕去猎杀一般。

但在这方面爱子十分坚持,他也无意与爱子争锋。小鼍确实没什么好猎的,便顺着爱子的话头答应下来。

郡尉前来汇报徐福的授课情况,恰巧听见二位君上谈及鼍龙。他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思索片刻,不由恍然。

郡尉欣喜地说道:

“原来陛下此前在搜寻土龙?这东西附近倒是也有,要不要末将命人捉一只来?”

是的,黄河流域其实也有扬子鳄。

历史上这东西的分布区很广,黄河东部、淮河、长江和钱塘江,都能见到它。它的名字也五花八门,各有各的叫法。

齐地这边一般不叫鳄,郡尉因此一直不清楚陛下要找的鳄就是扬子鳄那类的生物。

又给他逮到一个邀功的机会,激动!

扶苏:……

扶苏死亡凝视这个碍事的郡尉:

“爱卿听错了,陛下并没有寻鼍的意思,不必劳烦。”

郡尉刚想说他分明就听见了,对上太子殿下危险的表情,顿时把话憋了回去。

“哈、哈哈,看来确实是末将听错了。那土龙和鼍龙必然不是一个东西,是臣没弄明白。”

始皇帝:你们两个是不是当朕傻?

头疼地打发了总是不合时宜的郡尉,始皇再三保证他不会去打鼍的主意。然而扶苏一脸地不相信,总用怀疑的眼神看父亲。

始皇立时就回过味来了。

他无奈摇头:

“你呀,真是一点亏都不吃。”

他之前才因为不信扶苏是真心认错,而怀疑过扶苏又在糊弄自己。扶苏反手就以牙还牙,也学着父亲做出“你有前科所以我不能轻易相信你”的模样。

扶苏被拆穿了也不心虚,还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父亲现在知道我方才有多伤心了吧?父亲居然不信任我!”

始皇不和他掰扯这个。

他家太子是名家编外弟子,整个大秦都没几人能辩得过这家伙。与其自讨苦吃,不如换个话题。

“如今朕已称帝,南方尽皆归顺,西南也即将并入大秦领土。放眼天下,只剩西北了。”

这个西北,说的不是单纯的西北方向的西域,而是西边的高原、西北的西域、北边的匈奴、以及东北的东胡。

反倒是看起来很遥远的东海外扶桑岛,有了上一世的记忆之后,父子俩都很清楚。扶桑目前还是个原始岛屿,虽有土著,却形不成反抗,可以轻易占领。

扶苏说道:

“西域与西边可靠通商慢慢拉拢,倒是匈奴那些部落,最近没有异动,不过这都是暂时的。”

蒙恬等人从北境撤离,一是匈奴暂时还算乖顺,二是要来参加泰山封禅,三就是为了给匈奴创造机会了。

大秦强将镇守北边,匈奴或许会心生畏惧不敢轻易来犯。但大将撤离,这对匈奴来讲就是极佳的时机了。

别看大秦这两年一直嚷嚷着休养生息,实则粮草等物一直在默不作声地运往边塞。

北境打仗并不影响中原继续耕作,之前大力发展的牛耕起到了重要作用。到如今,匈奴立即来犯大秦也不怵,目前边塞的存粮足够支撑到新一季的粮草支援。

当然,大秦能有这个底气,也少不得占城稻的功劳。

年前骆越使者带领秦兵前往象郡搜寻他们口中的良种,到如今早就成功寻来了。走水路顺流而下就是快,哪怕后续又换了陆路跋山涉水,也节省了许多时间。

正值秋收时节,寻到良种的第一时间,随行的农事官就按照大秦的度量衡估算了一下这种稻谷的亩产。

光是野生稻自然生长,亩产就十分可观了。虽然远不如后世那些经过培育的良种,但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已经足够。

士兵们当即就把能收获的稻谷都收了,农事官还许诺只要骆越能找来更多的稻种,大秦绝不会亏待他们。

现在手头的这些稻谷还不算很多,覆盖不了整个楚地的种植业。但只要再种两轮,稻种就能推广开来。

到时天下仓廪丰足,什么仗不敢打?

农事官千辛万苦带着良种抵达九江郡,将之交于郡守去安排种植。这是君上之前就下达的指令,一旦良种为真,就以九江为试点摸索良种的最佳种植方式。

当时的九江郡还没有进行拆分,它北至安徽南至赣南,横跨了很长一段纬度线。秦国需要试探出这种稻谷是只能种在湿热如越南的地方,还是稍冷一些的区域也能种。

只要能种,哪怕产量不如在它土生土长的象郡,也不要紧。按照农事官的推测,它的产量再怎么降,肯定也比正常稻谷亩产要高的。

总之替换了不亏。

翻年就是如今的大一统元年,再过两三个月到春耕时节,这些稻种就能种下去了。

虽然始皇帝新下达的政令里将九江郡一分为三,但此地仍然是最适合摸索良种种植的地方。再额外拉上南越(广东)一起推广种植,可以横跨更多的纬度线。

始皇帝特意调遣了一批农事官单独负责此事,不让瓜分后的郡县过多插手。被征用的官田暂时直属都城管辖,待试种出成果后再还给各地郡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