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21)
让李斯即刻开始改进小篆,把隶书提前弄出来。这样一来被挑中学习的少年人们就能直接学最终版的官方文字,不仅简练易学,还能省去先学了小篆以后再学隶书的麻烦。
距离天下一统还有十年,十年的时间培养个文豪很难,但是普通小吏培养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届时即便各地的郡守县令都是六国本地人,底下来自秦国的小吏拧成一股绳架空上官,他们想搞事也搞不了。
更何况还有各地驻军,这可是实打实的大秦虎狼之师,他们安敢擅动?
秦王政听完点了点头,又考教儿子:
“倘若朝臣反对庶民习字,该当如何?”
认字一向是贵族的专属权利,所以靠这个当官和靠军功当官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前者更能激发贵族们的警觉。
扶苏丝毫没有露怯,张口便来:
“与其叫六国旧贵族凭借治理地方积攒名望,最后威胁到秦国贵族的地位。不如让秦人取代了他们,培养我们大秦的新贵。”
贵族把黎庶当竞争对手,那是因为没看到其他更有威胁的敌人。
六国旧贵底蕴深厚,很多都比秦国贵族更加显赫。你是愿意把这口汤施舍给不知道要用多少年才能发展成氏族的庶民,还是任由别国贵族抢去饱腹?
这肉是必须分出去的,自己又吃不下,那就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大不了先承诺庶民做官最高做到几级,高官之位还是由他们贵族瓜分。等日后官吏中庶民势力足够庞大时,想取消这个限制将会轻而易举。
秦王政对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又问了一些刁钻的问题,检验儿子的理政之能。
末了,他眉眼舒展,叮嘱道:
“明日开始,你同寡人一起去上朝。”
儿子这么优秀,不能再让他待在章台宫里闷着了。拉出去给朝臣们瞧瞧,也省得他们总觉得长公子不足以堪当大任,整天琢磨歪心思。
正事谈完,扶苏这才提起私事:
“父亲方才进殿之前眉宇间似有不悦,莫非是朝中出了什么变故?”
提起这个,秦王政心里有点不高兴。但刚才的一番谈话让他觉得那点不愉根本不足为道,所以依然面色和缓,只随意提了一句胡姬的冒犯。
扶苏明白了,主动请缨去解决这个问题:
“此事不必父亲劳心,事情既是我惹出来的,那便交由我处理即可。”
秦王政却皱眉:
“这种小事,何须浪费你的时间?”
有这功夫,扶苏不知道能处理多少政务了。
秦王政当即叫来侍官传令:
“公子胡亥既不想学,那以后也不必再学了。”
简单粗暴,完全不顾他人死活。
扶苏心想,胡姬恐怕又要找人哭诉了。不过这次应该不敢再来招惹父亲,可能会去太后那里。
第12章 太后薨
不出扶苏所料,秦王政的命令下达之后没多久,胡姬就坐不住了,直接去求见了太后赵姬。
一个被王上亲口说出“不想学以后就不必再学”的公子,外人会怎么看他?
不明真相的人会认为公子胡亥不学无术,竟连王上都惊动了。这样一个公子,别说继承王位了,就算是在朝中当个普通的君侯也是做梦。
即便有人探寻到了这件事的完整过程,也不见得能对胡亥有什么好印象。有这么个只会拖后腿的母亲在,朝臣对他的信心也会大大降低。
胡姬自然要趁着消息还没传开,赶紧让胡亥复学。但她又不敢再去找秦王政,只能去求其他长辈。
赵姬和秦王政关系不好,可再不好那也是亲娘。作为祖母的赵姬有资格插手孙子的教养问题,只要太后发了话,王上那边应该也不会公然违抗。
可惜胡姬打算得很,结果去甘泉宫求见时,却连赵姬的面都见不着。
楚系一脉动作不算快,是以赵姬身边还有很多她自己的心腹。但,心腹都是身边近侍,一般没人会去收买守门的侍从。
所以扶苏轻而易举地替换了这几个位置的人,只要他不想,没了守门人的通报,某些消息就传不到赵姬耳中。
胡姬并不知道守门人根本没进去通报,只是做做样子往甘泉宫内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听闻太后不想见自己,她咬了咬唇,到底没有纠缠。
已经惹怒了王上,不好再惹怒太后了。
胡姬于是转头去求见华阳太后。
华阳夫人是孝文王的王后,庄襄王子楚嫡母。虽然不是生母,但这些年一直颇受尊崇。
这位比赵姬还要长一辈的老人家如今已是六十多岁的高龄,早就不插手底下小辈的事情。可胡姬觉得,华阳太后到底辈分高,又不像赵姬那样和王上关系不睦,或许她说的话更有分量。
没成想,这一次依旧吃了个闭门羹。
倒不是扶苏连华阳宫的守卫都换了,而是华阳太后最近身子很不好,根本无法见客。
前段时间朝中还有人借此发难,说华阳太后会生病就是因为大秦发兵攻打韩国。上天都看不过去了,这才降下罪罚。
这种无稽之谈自然遭受到了所有人的嗤之以鼻。
发兵是王上下令的,怎么受罪的反倒成了华阳太后?老天要是真的看不过眼,也该让王上病一病才对。
作为封建迷信的重度爱好者,秦王政自己都没信这个鬼话。而且即便真有天谴,朝他来就是,他会怕这些?
是以攻韩一事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倒是出声的人遭受到了同僚排挤。
甭管那家伙是收了韩国的好处才发表此等言论,还是别的什么缘故。他和王上理念冲突,又没有特别厉害的能耐,以后想来也没有升官加爵的机会了。
——有大才的韩非都因为一心向韩被王上放弃了,你难道本事比他还大?
到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再无人提起这件事情。连带着不少人都对华阳太后生病一事起了怀疑,觉得可能就是普通小病,被那人拿来夸大其词了而已。
胡姬就是这么想的。
华阳太后深居简出,本来就不爱去外头晃悠。她一般都待在华阳宫里,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连楚系势力也不怎么爱搭理。
华阳宫这个地方比较特殊,那里曾经是咸阳宫专设给太子的宫室,为秦太子宫。
孝文王被封太子之后,华阳夫人就随着丈夫迁居入其中,此后直到孝文王继位也没挪过窝。连宫殿名改为华阳宫也是因为当年华阳夫人颇受宠爱,之后这里就成了她的专属宫殿。
无论外界流言怎么传,只有华阳宫里的侍者知道老太后身子骨是真的不太好了。太医一日三趟地造访,也不见她有起色。
胡姬来请见的时候,华阳太后难得清醒了片刻,正在喝药。
听了通传,她有气无力地摆摆手:
“我没功夫见她,让她走吧。”
现在是灭韩的关键时期,因为之前朝堂上拿她作筏子,她就干脆连自己病重到时日无多的事情都没叫医官汇报给秦王,更不可能为一点小事和孙子作对了。
秦王自己都不在乎自己儿子上不上学,她何必插手呢?
胡姬无功而返,思前想后,发现为今之计似乎只有去求长公子。长公子宅心仁厚,不可能见死不救。
只是胡姬心有不甘,不太愿意向扶苏低头。这件事的开端本就是她想给扶苏上眼药,现在反而要找扶苏解救,她丢不起这个人。
儿子的未来很重要,她身为贵族的脸面也很重要。
胡姬心里生出了一些侥幸,想着要不再等两天。先让家里想法子把消息按下去,或许过两天太后就肯见她了,到时候也不必去求扶苏了。
她打算得很好,但很不幸的是,当晚华阳宫里就传出了太后薨逝的噩耗。
胡姬的脑子当时就是“嗡”地一声。
她白日才去求见了太后,晚上太后就殁了。虽然她可能只是赶巧,但保不齐有人觉得是她妨碍到了太后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