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185)
齐王建顿时生出了紧迫感。
能继续留在秦国潇洒游玩的时间不多了,可不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头。所以赶紧干完正事就去玩耍,以后别的他都不插手了。
最终,在张良的劝说下,齐王建立了自己和宠姬所出的小儿子。
宠姬入宫不久,生的儿子还不到十岁。别说性格懦弱了,就算性格不懦弱也很难自己掌权。
齐王彻底没了被抢王位的顾虑,乳臭未干的小孩有什么好防备的。而且郦食其还在齐国呢,秦王许诺会让郦食其替他护着点太子,不叫别的儿子有机会闹事。
齐国太子一立,收买了宠姬又有秦国做后盾的郦食其更加水涨船高。
太子生母听他郦食其的,太子在母亲的教导下也听郦先生的。其他人只要不想公然和太子作对,那齐国实际上就把控在了郦食其和他背后的秦国手中。
国家局势越发危险,然而愿意救国的良臣却少之又少。
秦国自从灭掉楚国大贵族之后,那是装都不装了。先前扶持出的代地赵王彻底摊牌,代郡的李牧之子已经开始公然和秦国眉来眼去。
这谁还看不出来那赵王是个假的傀儡,李氏一族早就投靠秦国了?
齐国臣子大多都对齐国的未来持悲观态度。
就这样吧,与其和郦食其争长短,不如好好表现一番。争取在秦王眼前挂个号,以后跳槽去秦国发展。
新的太子大约能安抚齐国一两年。
秦国要的就是这一两年,一两年之后他们早就收拾完了燕国。齐国孤立无援,这个时候换太子还是换齐王就都没什么用了。
扶苏提起了关押许久的刺客高渐离:
“父亲何时准备攻燕?我便安排人去散布刺杀的消息。”
秦王政道:
“不急,明年秋收后发兵。”
秦王果然决定多攒一季的粮草,而且也得给庶民足够的时间修养。打仗是个很耗费精力和体力的事情,还会留下明里暗里的伤势,这些都得重视起来。
扶苏便道:
“关中、巴蜀和陇西的基层医疗已经完成铺设了,六国旧地还没有。”
所以秦国的伤兵可以低价看病,不用拖着。但六国的,那就不好说了。
医者有限,医疗体系又费钱费力,不是说铺设就能铺设的。任重而道远,只能一点点来了。
秦王政思索片刻:
“让商队多往各地送一些伤药过去,低价销售给回乡的士兵。”
再是低价也有得赚,那些士兵刚得了战功分到了田产银钱。用伤药回笼一波资金,免得他们手头钱太多就懈怠了耕田生产。
扶苏知道父亲这还是处在穷民的处事原则里,不过他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
伤药确实是必需品,而且售价也不高,这招就是阳谋。
钱被收归国库之后,朝廷这边可以拿去雇佣更多的庶民参与基建活动。修驰道、修水利、修长城等等,用处极多。
之前李牧之子就是在代地偷偷摸摸搞长城建设,仗着别人打探不到代地情况,已经开始试图将秦长城和赵长城连接起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秦国的这些徭役内容是给工钱的。
若有谁不想千里迢迢跑来参与徭役也可以用钱抵掉徭役,官府就会拿这些钱去工程点附近招人。
也就是这些年秦国要建设的东西太多了,光靠正常的徭役无法负担。所以得国库额外出钱搞建设,也免得强行征伐农民引得怨声载道。
钱要流动起来才能生出更多的钱和对国家黎庶有用的好东西,只在庶民手中充当存款的话,在统治者看来十分浪费。
所以不仅是古代君王会想办法从庶民手里赚钱充盈国库,后世国家也会发行债券向民众集资。
只不过筹集来的钱到底有多少能运用到这些利国利民的方面,那就见仁见智了。
如今的大秦有秦王政父子盯着,经手的商队又是直属于扶苏的,并不怕旁人借机分一杯羹。
父子俩正聊着盘活经济、让资金流动起来的事情,忽然听见侍者来报,说是负责规划秦王陵寝的方士求见。
这会儿尚算清闲,秦王政便让人进来回话了。
方士之前结伴去骊山考察地形,说要根据当地风水再提出个更妥善完美的地宫规划图来。
这么长时间过去,人可算是回来了。
秦王政饶有兴致地问道:
“诸位这是规划出了什么东西?”
方士中的领头之人激动地表示:
“启禀王上,我们商讨之后认为可在地宫中复刻一个九州山川,让大秦国土在陵寝中完全呈现出来。”
这将是个千古唯一的浩大工程,但一统天下的秦王值得拥有。
秦王政眼前一亮,果真心动起来。
第75章 秦王的陵寝
扶苏不必去看父亲的表情,就知道他一定对这个提议十分心动。
但他却迟迟没有听到父亲点头答应,偏头一看,便见父亲脸上露出了些许迟疑之色。
扶苏问道:
“父亲可是不喜欢?”
秦王政摇头:
“如此一来,耗费太大了。”
这个提议听上去相当不错,但建造起来也是相当的费时费力。
其实提议并非方士自己想出来的。
他们只管看风水,给皇陵中搞个庞大的山川复原不是以他们的身份敢提的建议。毕竟这是个相当浩瀚的工程,方士也怕被朝臣指着鼻子骂他们蛊惑君上大兴土木。
自古以来,方士只有在深受帝王信赖的时候才会飘,才会什么都敢说。但目前的他们显然还没混到那个地步,秦王愿意多看两眼都是仰仗太子的抬举。
所以,复刻山川是扶苏示意他们说的,这是当年一统天下后始皇自己的主意。
不知道这一世的父亲是不是受到他的影响,开始爱惜庶民起来,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初父亲可是很热衷于兴建宫室的。
每灭一国便仿照其王宫建造一座宫殿,就是后来的六国宫。
但如今的父亲一直都没提建宫殿的事情,即便问起,也是问的玄宸宫建造进度。
扶苏之前有点拿不准父亲这是对六国宫不感兴趣,更想早些看见玄宸宫落成。还是当真开始爱惜民力,觉得六国宫其实也没什么仿造的必要。
如今看来,是后者无遗了。
这是件好事,扶苏还是挺乐见其成的。
而且咸阳城本来就拥挤,花那么多地和人力物力建六国宫确实有些浪费。六国真正的王宫如今都已经是父亲的别宫了,何必再造个仿品出来呢。
不建六国宫,省下来的精力拿去建造玄宸宫,或许真能叫父亲早点看到玄宸宫彻底完工。
若是父亲实在喜欢,也可以将六国宫中君王居住的正殿或议政的朝宫融入玄宸宫里,成为它其中之一的宫室。
不过,六国宫没有兴建的必要,不代表在骊山陵上也要委屈父亲。
扶苏认为复刻天下山川很不错,父亲既然喜欢,那他一定要安排上。
爱惜民力是一回事,修建陵寝是另一回事。
他努力推动大秦繁荣富强,不就是为了叫父亲高兴?陵墓太过奢华耗费甚巨,他就想尽方法赚钱。
他自己赚来的,他爱怎么用怎么用。
造价低廉的纸张等新式好物卖去六国,给扶苏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这些钱虽然都被充入国库了,但扶苏想拿它做点什么,还是没人会置喙的。
若是担忧劳役加重,那就只用犯了罪的囚徒修陵,不征发民夫。
正好,随着六国覆灭,不少贵族选择私下搞事情反抗秦国。这些人被抓住之后总不能又放了,不如拉去修陵墓。
还有便是六国各地原本关在府衙囚牢中的犯人,同样是现成的劳动力。
有些人或许是六国贵族用权势冤入狱中的,过去接手地方政务的秦吏自然会认真审阅卷宗,无罪的进行释放。剩下那些确实犯了罪的,扶苏已经让人全部押往骊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