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17)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希望等下弟弟们人没事。

逃课的公子有许多,扶苏决定一个一个找过去。先从情节比较轻的开始,重头戏留在最后。

于是扶苏走向了公子荣禄的寝殿。

他记得这一批年纪较大的弟弟里,除却公子高之外,就数荣禄最听话。

因为这孩子耳根子软,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想闯祸,而是被哥哥们拉着不好意思拒绝。

大秦公子里能出这么一个软性子也是神奇,上辈子扶苏试过掰一掰,但是没成功。可能荣禄的天性就是这样,强令他改掉反而不妥。

旁的公子或许是有意逃课纵容自己多睡一会儿,荣禄却是真的很困。被兄长掀开被子叫醒的时候,他还满脸倦意,分不清东西南北。

这傻小子今年才十一岁,人有些微胖。窝在床上软乎乎一个,像团子似的,让人看着就舍不得欺负。

可惜扶苏心肠冷硬,根本不为所动。他伸手直接捏住了荣禄的脸颊肉,手感不错。

荣禄顿时被捏清醒了,瞪圆了一双杏眸:

“大、大兄!”

再一看周围跟着一堆侍者,荣禄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这是起迟了,还被长兄抓了个正着。

荣禄欲哭无泪地爬起来,万分后悔昨天被其他哥哥一劝就答应跟着一起逃课。

扶苏收回手瞥了他一眼:

“把自己拾掇好,在外头等我。”

趁着荣禄洗漱更衣的时间,扶苏又雷厉风行地叫醒了好几个弟弟。这次就没那么手下留情了,直接让人取了冷水过来,一瓢水把他们泼醒。

“谁!竟敢泼本公子!”

一个脾气火爆的公子当即跳了起来,没看清动手的人就想发火斥责。

“你们这群……”

斥责到一半,对上长兄冷冷的视线,立刻憋了回去。

这眼神,和上次父亲生气时一模一样。

他下意识咽了咽口水,后知后觉地开始害怕起来。

扶苏挑眉:

“你还挺威风的,昨日装病逃课时,就是这么命令侍从去替你请假的吧?”

公子:QAQ

“大兄,我再也不敢了!”

这位公子打理好自己后垂头丧气地走出寝殿,往外一看,好家伙,空地上站了一群人。显然都是被训斥过的,个个蔫头耷脑。

住在这里的公子并不止这么点,还有十岁以下的小萝卜头,在另一个学殿里学习。

但他们的课业很轻松,此时已经到了课间休息的点。于是一群小崽子扒在窗户上探头探脑,幸灾乐祸地围观哥哥们被教训。

逃课的公子们:……

完蛋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以后他们还怎么在弟弟们跟前维持兄长形象?

公子们正想以袖掩面自欺欺人,忽然听到一阵嘲笑声。

“哈哈哈!这也太傻了!”

公子们:……

是哪个小崽子如此大胆,竟然还敢笑出声来?

公子们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死亡凝视,对上了一个嚣张的五岁胖娃娃。

果然是这小子!弟弟里就数他最嚣张!

扶苏刚把最不听话的将闾从屋子里拎出来,正好听见这番动静。

他危险地眯了眯眼,看清了那男孩的长相。

胡亥。

上辈子胡亥生于秦王政十七年,也就是今年。不过这个世界兄弟姐妹们的年龄都凭空大了五岁,所以这里的胡亥正巧五岁,到了正式进学的年纪。

这可真是冤家路窄,撞他手里了。

扶苏丢下狼狈的将闾,大步走向小萝卜头们,在他们敬畏的眼神里一把将胡亥小胖子从窗内提溜了出来。

“这么高兴,不如和他们一起罚站。”

小小年纪就敢嘲笑兄长,幸好是被他听见了。要是被父亲听到,不把“兄友弟恭”四个字抄写一万遍很难收场。

作者有话要说:

扶苏:只是让弟弟罚站,都不用抄书,我可真是个好兄长。

注:考古学家发掘秦代群葬墓穴时发现了两枚印章,一个是刻有“阳滋”推测为阴嫚的封号,或者阴嫚才是封号阳滋是名字;另一个刻有“荣禄”,出土于男性墓穴,推测为始皇某个儿子的名字。

第10章 一箭四雕

抓逃课事件以大兄铁面无情地给所有人定下了更繁重的课业作为结束。

而胡亥这个因为嘲笑哥哥于是作为典型被拎出来杀的鸡,也很不幸地获得了同样的待遇。

胡亥完全不服这个处罚,他又没犯错,嘲笑哥哥又怎么了?谁让哥哥先做错事的!

对此,扶苏的回应是:

“所以为了奖励你勇于指出哥哥们的错误,我决定提前培养你,让你多学一点有用的东西。”

胡亥:……

公子们:……

好赖话都让你说了是吧?

五岁的小胖丁不识人间疾苦,也不知道龌龊的大人那么能找借口。他呆愣愣地琢磨了半晌还是没搞懂怎么加课就是奖励了,最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胡亥调头往外跑:

“我要去找母亲!”

公子们本来是很难受的,但是看到胡亥比他们更难受,突然就开心了一点。

不过当着长兄的面没敢笑出声来,毕竟之前胡亥就是因为“没有做到兄友弟恭”被拎出来的。兄友弟恭这个词里可不只有一个“弟恭”,还要求兄长要友爱。

大家憋得很辛苦,怕被发现只能死死埋着脑袋。

扶苏瞥了他们一眼,什么都没说,摆摆手让他们去上课了。

待人都散去,扒在窗户上的小萝卜头们都缩回脑袋了。扶苏才叫来平日里给这群小公子上课的先生,问起胡亥的课业成绩。

在扶苏的印象里,胡亥这小子是有点小聪明在身上的,不然也不能讨到父亲的欢心。

不过他也只有小聪明了。

前世赵高为了利益试图推胡亥上位,但因为太子地位稳固不能过于明目张胆。于是买通侍者假称陛下临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十八子,借此为胡亥造势。

等到扶苏登基后,六国之人以为复国的机会来了,开始在各地反叛。赵高又煽动舆论想扣锅到扶苏头上,说是陛下当不好皇帝才致使民间各地烽烟四起。

赵高其实是个聪明人,但是聪明人很容易陷入一个过于多疑和自信的误区。

他认为太子扶苏虽然是始皇选定的继承人,但帝王不可能完全信任儿子,儿子也不可能有那个本事在始皇眼皮子底下拉拢大量的臣子。

所以新皇扶苏在他眼里是个刚刚登基、有少量心腹、主要靠好名声和始皇青睐才能上位的太子。哪怕这位新皇在治理国家上因为得到始皇的手把手教导而颇有建树,可那些阴谋诡计他就不一定擅长了。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赵高偏偏就擅长搞阴私手段,可以精准打击。

扶苏不是名声好吗?那就先毁了他的名声,把他塑造成一个不适合当皇帝的端方君子。

赵高认定了老臣们维护太子登基是忠于始皇而不是忠于太子,那么只要他偷换概念让胡亥成为始皇最看重的儿子,胡亥就有机会翻盘。

结果很明朗,赵高他输得一败涂地。

朝中新皇的心腹不多,全是先帝的拥趸?开什么玩笑呢!

李斯看到了吗?那是墓志铭上都要写上“我才是扶苏陛下唯一心腹”的人。

天天待在始皇眼皮子底下的丞相李斯都倒戈了,那些始皇偶尔才看一眼的臣子,里面又有多少是太子党可想而知。

不过有一点赵高想得没错,老臣确实都是忠于始皇的。

只不过太子把自己塑造成了和始皇的利益共同体,所有老臣都默认了支持太子就是支持始皇,因此他们既是始皇心腹又是太子心腹。

没人规定父子俩不可能毫无芥蒂地共用一套朝臣班子,别人做不到那是别人的问题。

所以赵高搞事情的时候,扶苏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让朝臣配合赵高演戏,误导赵高自己的手段有了成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