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来(62)
新请的厨子手艺比黄大妈儿子差一点,但是也及格了。刘青青定价便宜,又出了买满十块就送帽子的活动,红星帽厂食堂改的青青饭店慢慢也有了稳定的客流。
在开饭店的间隙,刘青青还通过一个卖肉的老板认识了养殖场的大老板,给王巧妹的运输队接了大老板的生意。黄大妈把刘青青伤得不轻,但是她分得清好坏,王巧妹这个干妈她还认。
这一天下午,刘青青算了算饭店的帐,开业这么些天,居然很争气地把买菜租房请厨子的成本挣回来了,只是她自己的本钱还有七千块没挣出来。
她把账本推到对面那人跟前,说:“您看看账目,这个饭店能挣钱的。”
“我知道你挣了点,但是你这店前期是靠送帽子做起来的,后面我怕客流会减啊。”
刘青青望着外面,笑说:“大姐您在我店外头坐了三天了,这附近多少人流多少饭店,您比我都清楚。客流不好的话,您也不会进门。”
饭店转让的牌子挂出去一个礼拜了,来问的人不少,刘青青看得出,就这个大姐是诚心的。
“妹子聪明,那咱俩就不说废话,直接聊转让费。”
……
刘青青和那大姐握手,把饭店按一万三千块的价钱转出去了,她忙活两个多月,丢了五万英镑,只挣回来六千,但总好过一无所有地离开成都。
离开时,正是新厂进驻的时候,看着红星帽厂的招牌被卸下了的那一刻,刘青青的心里也舒坦多了。人活一世,怎么可能不撞个鬼,不跳个坑呢。又丢了五万英镑,她心疼得要死,但是转念又一想,那笔钱本来就不是她的,丢了也是天意,最好连家里的九万多也全丢了,彻底卸下这个包袱才好呢。反正出来这些天,她算是明白了,改革开放二十年了,发家致富的大道是越来越宽,只要敢想敢干,不愁挣不到钱。
说到挣钱,刘青青在心里耻笑自己,她穷怕了,太爱钱了,本来想好了把帽厂的事情办完就回家,可是王巧妹说接她去趟武汉,给开工资,刘青青为五斗米折腰,又推迟了回家的计划。
刘青青自成都跟上王巧妹的车队,一路向东,一路都是阴雨连连。
“你们常来南方,南方的天气一直这样吗?这雨下得,好像天上破了个窟窿。”
王巧妹叹气,“南方是比咱西北雨水多,但是我跑了十几年了,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这一阵子,九江发了洪水,宜昌也发了洪水。这雨还下个没完,我看武汉也悬了,咱们跑完这一趟,以后躲着长江走吧。”
一路阴雨,行车困难,乐天派的王巧妹一脸愁云,整个车队都提不起兴致。好不容易到了武汉,卸了货收了钱,歇了一顿饭的功夫就又上了返程的路。
刘青青赶在回程之前,匆匆忙忙买了明信片寄回去,这是她的习惯,每到一地就寄一张明信片回去,武汉这一张她到家明信片肯定也到了。有了明信片,以后跟女儿们吹她走遍天下,也有凭据了。
回去的路上,雨更大了,车子更难走,王巧妹年纪大了心宽,也不怕路上花销大,慢慢悠悠往回走,到了宝鸡,已经是八月十一号了。
刘青青跟王巧妹道了别,说好了回家陪陪孩子,等若楠上了学前班适应了,再回王巧妹那上班。辞别后,刘青青一刻也没停,匆匆忙忙就回了家。
进了村,她小跑着到了家门口,满怀期待地推了推大门,门却是锁上的。她喊高杨,喊若楠,喊婆婆,甚至连燕子都喊了,还是没人应门。
刘青青跑了好几家邻居,终于问到,婆婆带着两孙女去亲戚家赶庙会了。
“那高杨呢?”
邻居眼神暧昧:“昨天走的,说是寻你去了。你俩咋回事么?都说你跑了不回来了。”
“没啥事,就因为他爸把燕子送人的事情,闹了别扭,我出去打工了。”
邻居半信不信,刘青青懒得理她,回自己家门口坐着等了。
高杨怎么挑了这个时候出门找她呢?又到哪里去找呢?刘青青心急,但是毫无头绪。
她自言自语着:“要是一人一个诺基亚手机就好了,打个电话就问清楚了。唉,诺基亚手机太贵了,也不知道雷总他们那些个中关村能人,啥时候才做手机?啥时候才能把手机价钱弄便宜点?”
在门口等了许久,刘青青的视线里终于出现了一双男士鞋子。
“高杨,我回家了。以前的事,我都忘了。你还怨我吗?”
刘青青满怀期待地抬头,看到的却是张朋。
“嫂子,”张朋显然是被她的真情告白惊到了,他拧着眉毛说:“嫂子,我是来找杉杉的,杉杉在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