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云看得见(6)

作者:安非 阅读记录

妈妈又继续分享说:“露露上一年级那时候,有一回她老师忘了喊放学就回家去了,露露居然饿哭了……”

鸡毛蒜皮的事情说个没完,陈秋白听了就烦,赌气出了门。

楼下遇见食堂师傅朱大同,手里拎了个红色的塑料袋,装得满满当当,好像是红薯之类的。

陈秋白问了声“大爷”。朱大同说:“露露出去玩啊?你爸在家没?”

“我爸还没下班,我妈在。”陈秋白说。

“噢。”朱大同停了脚步,踌躇着不知该不该上楼。

陈秋白不明所以,转了个弯进了巷子,来到露台上。这会儿正好有几个女孩在跳皮筋,她高兴地加入了她们。

这天陈秋白回家时天已经快黑了,她来到楼下,正要拉开单元门,朱大同推门出来了。

陈秋白又向他问了声好,一低头,看见他手里还拎着先前的袋子。

大约一个月后,朱大同师傅的女儿朱宜春转来了陈秋白的学校。

朱大同师傅在信用社食堂干了快十年,平时也管烧锅炉,之前租住在信用社附近的宿舍里,妻子和女儿都在乡下老家。老家学校离家远,女儿每天上学都要走上一个多小时。上个月有天刮大风,女儿过桥时掉进河里,差一点淹死。

朱大同心有余悸,决定把女儿接到镇上来上学。但他收入微薄,实在租不起房子,只能抹下脸面,拎着礼物登门拜访陈卫东主任。

陈卫东听朱大同说明了情况,心里有些怜悯,又念在他是信用社的老人,于是在大院仓库里腾出了两间房,让他们一家搬了进去。

当然,朱大同带的礼物陈卫东没收,毕竟跟家庭贫困的师傅收礼不好看,何况送的就是些玉米红薯之类的土特产。这些东西陈卫东小时候天天吃,吃伤了,现在一吃胃里就泛酸水。所以他叫朱大同把土特产带了回去,让他给单位员工加餐。

这一家人搬来后,一开始大院里的小孩都不搭理朱宜春,也不跟她一起上学。小孩子有时是最势力的,只会跟长得漂亮、衣服好看、学习好的孩子玩。朱宜春头发黄黄的,个子又瘦又小,衣服总是旧旧的,一点都太不起眼。因为刚从村里的学校转来,有些跟不上课程,几次小测成绩也很一般。

而且,她居然管她爸妈叫“大大”和“娘”。80 年代出生的孩子大都已经叫“爸爸”、“妈妈”了,只有一些村里的孩子还在喊“爷”、“大大”和“娘”这些老式的称呼,听起来老旧又土气。

朱宜春的母亲许红英看上去也是土土的,为了补贴家用,他们刚搬来白云镇没多久,她就在学校附近支了个小摊,卖火烧和鸡蛋饼。有次陈秋白放学之后从学校出来,被许红英看见了,不容分说地给她塞了个火烧。陈秋白觉得难为情,从此见了许红英都躲着走。

又过了大约两个月,凌云也转来了。来的时候没有介绍人,是村里的老师和母亲冯友娣领进学校的。

三个人进了校长办公室,老师憨笑着,操着浓重的乡下口音说,这孩子是个数学天才,在村里上学埋没了,想让校长收下他。

校长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冯友娣,问:“他父亲呢?”

老师说:“成天介喝酒,都快喝潮巴胶东话,傻。了,一喝酒就打他家里胶东话,老婆。,孩子也打,没法治胶东话,没办法。,恁看看给孩子打的?”说着就拉过凌云,撸起他的袖子,胳膊上一片青紫色的瘀斑。

凌云耷拉着脑袋,没做声。

校长打量了他一眼,见这孩子的个头在同龄人里不算矮,但瘦得麻杆一般,头发乱糟糟的,身上的衣服一看就是大人的旧衣改过的,松垮垮的,已经洗褪了色。

校长想起他进门时似乎跛着脚,问说:“这孩子残疾吗?刚刚看他走路怎么一瘸一拐的?”

冯友娣忙说:“小时候被他爸摔了,骨头没接好,有点高低脚,不影响走路,他跑得可快了,在学校里跑步第一名。”

冯友娣是鲁西口音,听起来有些费劲。校长正琢磨着她的话,她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堆皱巴巴的钞票,数了两遍,硬塞到校长手里,说要给孩子交学费。

校长可怜这对母子,也没忍心拒绝,于是叫凌云先去上课,要能跟上就帮他办转学手续。

冯友娣千恩万谢地出了门,跟村里的老师一道走了。

校长带着凌云来到四年级一班,刚巧碰见李丽君往教室走。

校长叫住她,介绍说:“李老师,凌河村来了个孩子,说是个数学天才,能不能插到你们班?你也看看他的数学天分怎么样。”

李丽君问了凌云名字,凌云低低地回了一句,也没问“老师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