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云看得见(48)

作者:安非 阅读记录

“我去看看她炒的什么鸡肉。”刘桂芹说着要出门,走到门口又回头嘱咐婆婆说:“您别忙活了,好好过生日。老二也别忙了,吃了晌午饭我来擀皮儿,我擀的皮儿特别圆。”

陈卫东没搭腔,丢下擀面杖去了灶房帮妻子炒菜。

临近中午,亲戚们都到了,寿宴正式开席。按照老家的习惯,家里来亲戚的时候,男女分桌吃饭,男宾坐堂屋的大桌,女宾坐里屋的小桌。但因为今天是王秀芬的生日,她也跟丈夫、儿子,以及其他的男性亲戚一起,坐在了男宾那桌。

桌上的菜品还算丰富,凑了十二个菜,但一半是熟食和凉菜,其余几个热菜都是陈卫东夫妇炒的。李丽君想着婆婆牙口不好,临吃饭了又生了炉子给婆婆炖起了鸡汤。

两拨人在两个屋里吃着饭,女人和孩子们轮番去堂屋向王秀芬敬酒。李丽君因为锅里还炖着汤,饭也吃不踏实,过一会儿就端着碗去灶房看一看。

寿宴过半,汤总算炖好了。李丽君盛了一碗去了堂屋,恭恭敬敬端给婆婆,说:“婶子,我给您炖了鸡汤,炖得挺烂,很好咬,您尝尝。”

没想到,王秀芬却毫不领情,当着亲戚们的面数落起她来:“你说你费这些事做什么?你哥哥嫂子买了烧鸡,你在那里又是炒鸡又是炖鸡,我是没吃过鸡肉?你端了这碗过来,桌上不就十三个菜了,谁家过生日做十三个菜?”

李丽君被婆婆说得懊恼不已,一声不吭地端着鸡汤去了里屋,胸口里好像塞了团棉花。

当年王秀芬老两口跟两个儿子分了家,大儿子在村南边盖了房子,没两年就搬到了镇上。但二儿子结婚时,老两口已经没钱给他盖房,只能在家里给他分了两间屋,东边两间老两口住,西边两间小夫妻住。院子里东西各一间灶房,也是一家一边。

都说是远香近臭,这话放在李丽君身上一点不假。公公婆婆本就偏心大儿子,就像有些书里写的,连大粪都要留给大儿子家当肥料。小儿子一家跟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更是矛盾丛生。

李丽君自认是个挺能吃苦的人,就着咸菜也能吃顿饭。但婆婆还是怎么看她都不顺眼,天天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找茬,一会儿嫌她农村人穷讲究,洗脸要用香皂,洗头要用洗发水;一会儿又嫌她上了几天学就拽文,给孩子取的名字装模作样不好听。在老家待的那五年,李丽君心口的气就没顺过。后来虽然搬出来住了,当年的结也一直留在心里。

她黑着脸来到里屋。女人们都听见了王秀芬的话,纷纷替她打圆场。

刘桂芹笑说:“这是孝顺到一块儿去了,快给我尝尝你炖的鸡汤怎么样,过年了多吃点鸡肉,来年大吉大利。”

李丽君把鸡汤递给她,一句话都没说。

下午一点多,亲戚们吃完了饭,男宾们一个个坐着不动,点烟抽了起来,女宾们则是象征性地帮着收了盘子碗筷,堆在天井的水盆里就不管了。因为所有人都默认,帮婆家干活是媳妇的事,其他人没有插手的必要。

李丽君在堂屋里拎了几只暖壶,都是空的,她只好舀了两瓢冷水,倒进水盆里,在盘子碗筷上淋上洗洁精,拿棉布一个个擦,不一会儿,手就冻得通红,没了知觉。好不容易都擦干净了,刘桂芹过来了,拿起水瓢冲了冲快洗好的餐具,一股脑端进了堂屋里。

王秀芬看见了,对大儿媳称赞道:“老大家干活儿真利索。”

李丽君心口一堵,不等说什么,刘桂芹说:“老二家一起洗的。”放好了餐具,又对李丽君说:“我看包子都发好了,咱帮婶子蒸完再回去吧。”

话到了这里,李丽君也不能当着婆婆的面拒绝,只能说:“好。”

“还有一点馅儿没包完,我去擀几个皮儿赶紧包了,你先烧着火。”刘桂芹又说。

李丽君懒得跟她说话,转身去了灶房。

包子快蒸好了,刘桂芹才把第二锅送来。十几个包子,包了快一个钟头。刘桂芹打哈哈说,二姑拉着她聊天,忘了时间。李丽君闷头烧着火,不想跟她搭腔。

她在灶房里忙了快两个小时,熏得满头灰,总算把两锅包子蒸好了。王秀芬端着高粱秆盖垫儿走进来,收了包子去了堂屋,对亲戚们说:“快来尝尝老大家蒸的包子,看看这皮儿擀得多好,油光锃亮。”

李丽君一把扯下围裙,招呼都没打,直接朝院子外面走。陈卫东瞧见了,连忙追出去,挨了好一通骂,才留住了妻子。

到了三点半,总算可以走了。刘桂芬在大门口跟公婆依依惜别,李丽君直接带着两个孩子上了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