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衍生同人]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79)

作者:撑伞躲猫猫 阅读记录

“照儿啊,虽然为父很赞赏你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度,但按照你这套论断,写词的标准是否太苛刻了些?”

李清照不改其色:“学问之事本无绝对的对错,谁也不能保证落笔即写出完美的文章,我不过是就事论事把旁人不敢挑的毛病指了出来,并未否定这些前辈的长处,这难道也说不得?”

李格非大笑:“说得说得,照儿这张利嘴,我看这天下之事就没你不敢说的!”

天幕外,李格非讪讪地擦了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看向在一旁悠然品茶的老师苏轼:“老师,小孩子家不知天高地厚,还望您海涵...”

苏轼笑道:“不错不错,小小年纪能在学问上有这种见解,果真不俗。我写词确实乃当时情之所至,不曾计较过音律,你家这个姑娘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

【李清照的这篇《词论》在后世却遭到了许多人的诋毁。豪放派说她局限于音律,反而成了对感情和内容的束缚;婉约派说她过分苛刻,实则是因为自己学识浅薄。当然更多的诋毁者在意的是她作为女子的身份,毕竟以一介女流之辈的身份撼动当时主要是男子为主的词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仅是后世要诋毁,我现在看了都要替先人报不平!”天幕外的许多人也被这番论断惹恼。

“女儿家家的乱说什么胡话,这李格非也太不会教女!”

“苏子瞻的词乃词坛精品,这种公认的事实哪需要一个女儿家来置喙?”

此时,远在金陵的王安石已经缠绵病榻良久,虽然身体有恙,但脑子和思想倒是清醒得很。

“这女娃一针见血嘛!若是心中无愧,何必介意一个小女娃出来说?何况学问本就没有尽头,这般给读书人们泼泼冷水,倒能让他们浮躁的心静一些。”

说到此处,王安石又有些遗憾,他毕生的志向并不在写词作赋上,变法里也明确提出要改良科举,注重实务而放轻对诗赋的考察,可惜啊,司马君实并不能看到一个朝廷真正需要怎样的人才!

天幕上的李清照打马球、赏花、打叶子牌、喝酒、逛花市,利用着汴京繁华的街巷,把女儿家该干的和不该干的事全都一股脑玩了个遍。

春末夏初,一夜狂风骤雨,李清照于宿醉中醒来,想到院中的海棠经过这一夜风吹雨损,定是满地狼藉不忍直视,便懒懒地询问婢女外面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婢女哪里懂自家小姐的关注点,不甚在意地回道:“和以前一样,海棠花依旧。”

李清照摇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到了这个时节,春日已经接近尾声,又添一场夜雨,应当是繁华给绿叶让路,哪有海棠依旧的道理呢?

天幕外,不少老顽固皱眉,对李清照的言行指指点点,但也有不少包容的人认为这个小女儿天真散漫,一举一动间皆是灵动。

包括高太后本人也十分欣赏李清照的这番作态,都是从少女时期过来的,哪一个贵族的女子不渴望像天幕上的小姑娘一样无拘无束收放自如,只是可惜,她们大多数人还是被教条束缚,嫁人生子,操持内务,看着男人们喝酒谈天,终其一生也没有为自己痛快活过。

此刻,能看到这位名为清照的小姑娘这般恣意,汴京城的帝姬小姐们会由衷希望她再开心点,因为谁都知道,没有人能一辈子无忧无虑的。

天幕上,上元灯会,李清照和家人亲眷随着人潮,一同到金明池旁观灯。

上元节是汴京城一年一度的盛会,画舫桥梁上皆挂着各式各样的彩灯。人声喧闹,灯影幢幢,李清照和弟弟在一处猜灯谜的摊子前驻足,对这一擅长的游戏颇为感兴趣。

前面正在猜灯谜的是一位气度不凡的青年人,一排灯谜猜下去,往往摊子主人报出谜面便能听他说出谜底,一问一答之间流畅自如,引得少女清照多看了几眼。

“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连。打一字。”最后一道题,店家扯着嗓子报出谜面。

赵明诚思索片刻,一时间竟想不出哪个字这般蹊跷。

“田,四面都是山,可不就是‘田’字。”一道清澈的女声在身后响起。

赵明诚回头去看,只见一位巧笑倩兮的少女立于身后,旁边略矮了一头的少年面容有些熟悉,脑海里搜寻片刻,他认出了那少年的身份,是当今礼部员外郎李格非李大人家的儿子。

今日是上元夜,按照惯例都是随最亲近的家人出游的,若是如此,那旁边这位姿容出尘的少女,岂不就是汴京城有名的才女李清照?

赵明诚按捺住自己一颗怦怦乱跳的心,胸中喜悦溢于言表。他该怎样才能让眼前的女子知晓,他暗中收藏了许多她的诗文,常于空闲时一读再读,几乎是每首都能倒背如流的程度...

同类小说推荐: